对不起,你数学成绩太差,根本算不清“家庭摇号”积分丨魔幻现实
千呼万唤之下,自2011年开始实施汽车限购,买车先摇号的大北京终于要对摇号政策作出修改,6月初颁布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摇号要向无车家庭倾斜。
2020-06-19 | 出处: 车壹在线网站 | 责编: 夏晓鹏
千呼万唤之下,自2011年开始实施汽车限购,买车先摇号的大北京终于要对摇号政策作出修改,6月初颁布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摇号要向无车家庭倾斜。
作为一个从2011年第二期就开始申请摇号始终未能中签的“幸运儿”,壹姐最初听到这一消息真是非常激动。但是看了一圈新政的征求意见稿后,数学不好的我发现根本看不懂,怎么摇号还要算积分,算式比当年大学时的高数还复杂?
后来在同事和朋友的提醒下,才猛然发现像我这种不是“祖传”北京土著,家里只有一个成年人有北京户口的家庭,按新政能得的积分很有限。朋友安慰我:“别抱太大期望,实在不行就等着孩子成年一起申请提高积分吧。”
在原有摇号政策中已经10倍几率,看到一丝曙光的壹姐,看到民众呼吁多年的以家庭为单位摇号购车政策终于要出台,自己不是离号牌更近反而更远,再一次感受到现实的魔幻并陷入深深忧虑:以后孩子生病、上学,带孩子出去玩,家里老人出门这些“刚需”用车场合,没车可怎么办才好?
刚开始壹姐以为像自己这样“小肚鸡肠”的是少数,上网一搜,额滴乖乖,网友在网上简直吵翻天,民意汹涌,有跟壹姐相同意见者众。简单总结一下,不管是单身还是有家庭,不管是有车还是没车的,哪一派阵营都有自己的想法。
被抛弃的单身派当然不满:单身狗碍着谁了,连买车的资格都不能有?尤其是那些已经在排新能源号牌且已经排到靠前位置,今明两年内年预估就能排到号的单身人士,更是义愤填膺。“这是妥妥的身份歧视。单身人士正常纳税为首都做贡献,怎么就处处限制,今天是买房买车,明天会不会更加变本加厉?”
对于专家们所说的单身人士没有家庭负累,一个人出门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单身人士同样有一堆反驳意见: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有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公共交通那么发达、方便么?地铁站有些站换站都能令人走断腿,爬上又爬下,而且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高峰很难挤得上。
已经成家的人士同样不满意:按照新政,一家只有一个京籍或工作居住证的希望不大,而这种家庭为数不少。只有一家三代都是北京人且没车的家庭才有希望。当然,新政拟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北京车牌作为如此紧俏的稀缺资源,优先发放给最需要的家庭,同时防止有人钻空子。
或许,是基于上述种种用心良苦的换位思考,因此才设定了复杂的积分政策。
但负面效果也很显著,新政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新老北京人之间、北京人对外地人之间的隔阂对立也进一步加深。一项旨在造福百姓的政策,最终却加剧不同群体间的隔阂对立,短期来看没什么,不就是网上对骂一下么,从长远来看真的有不少隐患,社会安定团结不是光喊口号,要靠政府得民心的政策把人心凝聚在一起。
有车一族同样不开心:名下不止一辆车的有车一族觉得,我凭自己努力买到的车、得到的号牌。现在一个政策,说取消就取消,只能保留一个号牌?《物权法》、合法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这些法律规定都不算了?社会公平要靠“劫富济贫”来实现?
没车的非京籍家庭尤其不开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按照北京摇号新政,夫妻双方都不是京籍或没工作居住证的,在积分政策中排名垫底,基本就无缘号牌。
当然,网上已经有维护京籍权益的人士早说了,车牌号这么紧张的公众资源,北京人自己还不够分呢,外地人添什么乱?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维持繁荣,都是靠源源不断地地吸引外来人口,开放包容方成气候。试问,真的离开超过三分之一的外来人口,北京能否正常运转?
更为重要的是,借着北京摇号新政的讨论,我们更应回到问题的原点,北京汽车限号的初衷是什么?为了限制外地人、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么?根本不还是为了应对城市拥堵的难题,让广大居民有更好的出行么。但如果一项政策在解决部分问题时,又引发出更大的问题和争议,如何调整才是釜底抽薪之计?
的确,城市拥堵是各大城市的心头病,尤其对于北京这样集中了众多中央政府机构、好学校和好医院、名胜古迹等众多优势资源的首都,治理城市拥堵更是难上加难。但早在2011年北京采取汽车限购措施之初,就有不少专家指出,限号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为北京治理城市拥堵赢得时间。
尤其在大数据快速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不断有专家呼吁,治理城市拥堵应该用更综合立体、更科技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一限了之。
人们时常爱拿上海和北京相比,同为人口超2000万,汽车保有量超500万的魔都上海,汽车限牌政策要宽松灵活得多。上海燃油车牌是竞拍方式,从近期两个月的竞拍看,中签率大概10%左右,价格大约9万元。新能源车牌则可以直接申领,不摇号不排队不收费。进城需求不多的还可以申请郊区沪C牌照,或选择早晚两个时段限行的外地牌照。
其他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虽然也限号,但没有北京从每年24万辆降到10万辆这么严格,而且从去年开始就增加购车指标,广州去年更是一口气增加10万个购车指标。按说,这些一线城市在限号政策上如此“不认真”,交通拥堵应该比北京更恶劣才对,但不好意思,大数据显示,北京的拥堵程度一直领先。
这说明,限购的“认真”程度与城市拥堵程度并不成正比。
近10年来,北京的汽车限号政策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由于严格限号,不管是否需要,大家都一窝蜂地申请摇号,导致真正有用车需求的人很难摇到号,号牌资源越紧俏,反而吸引更多人加入摇号大军。而其他一线城市的经验则表明,相对宽松灵活的限号政策,更容易在治理城市拥堵与满足民众出行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一个从根子上跑偏的政策,其实再怎么打补丁,也依然难有良好的效果。但愿,这一次修订中的北京摇号新政,可以真正帮到有用车刚需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