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对标特斯拉,恒大终于出手了
7月27日,恒大旗下上市公司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恒大汽车”。
2020-07-29 | 出处: 电动公会 | 责编: 夏晓鹏
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最近,恒大造车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7月27日,恒大旗下上市公司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恒大汽车”。
恒大健康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改成恒大汽车?
2015年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健康,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健康管理;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从2019年财报看,健康管理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营业额。其中,养生空间收入为49.48亿元,医疗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2659万元。
与健康管理相比,新能源汽车业务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全年收入仅为6.6亿元,而且主要来自锂电池业务。
更名之后,意味着恒大健康的主营业务将由健康管理转变为新能源汽车。
恒大汽车,也将成为名正言顺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恒大选择在此时“更名”发力新能源,可以说是极具战略眼光的。
今年以来,全球汽车业一片萧条,而新能源汽车却备受市场热捧。
6月10日,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股价涨至1025.05美元,总市值达到1901.22亿美元,超越丰田汽车,稳坐全球车企第一市值宝座。
随后,特斯拉股价继续狂飙,总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万亿元),彻底将丰田甩在了身后。
更魔幻的是,2019年特斯拉仅卖了不到40万辆车,而丰田车的总销量却高达1072万辆,特斯拉的销量只有丰田的3%。
另外,2019年丰田汽车的营业收入约为2万亿元,净利润约为1368亿元,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之一。而同时期,特斯拉的营收仅有1738亿元,全年却亏损超61亿元。
如此可见,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未来憧憬有多么美好。
同样深陷亏损泥潭、“卖一辆亏一辆”的蔚来汽车,也被资金疯狂追捧。2020年内的涨幅已超过270%,总市值已高达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2亿元)。
若这一市值放在A股,已超过广汽集团,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
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疯狂追捧之下,特斯拉将成为下一个“苹果”、电动汽车重演智能手机的故事,彻底颠覆燃油车……正在成为新能源行业从业者们的信仰。
恒大,赶上了造车的最佳时机。
资本市场上的红利是最直接体现。截至7月27日,恒大健康收盘价格27.95港元/股,一个月上涨近170%,今年以来涨幅更是达到253%。
遇上好时机多半靠的是运气,而能不能造出好车就得看实力了。
从宣布造车那天起,恒大便放出豪言,要全面对标特斯拉。
特斯拉的成功,除了创始人具有独到的眼光和冒险精神外,很大程度还要仰仗其“超级合作伙伴”。
2003年,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了特斯拉公司。由于公司没有建造电动汽车所需资金和材料制造经验,于是找到当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老板埃龙·马斯克寻求帮助。
2004年2月,马斯克向艾伯哈德的团队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并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
2008年,特斯拉发布首款车型后,陷入了资金困境。马斯克又用先进的技术打动了戴姆勒,后者最终投资7000万美元收购特斯拉10%的股份,两家公司也因此成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
2009年,对技术追求极致的马斯克,找到松下合作生产世界上能量密度最高的动力电池。后来,松下成为特斯拉的唯一动力电池供应商,并向特斯拉投资了3000万美元。
在熬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后。2010年6月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在一周之内飙升40%,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将老牌汽车公司菲亚特、三菱甩在身后。
与特斯拉相比,恒大汽车创立之初的“朋友圈”可以说相当了得,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也不为过。
恒大2019年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先后建立了三个世界级造车“朋友圈”。
在工程技术领域,与FEV、EDAG、AVL、MAGNA等全球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战略合作;在造型设计领域,与15位全球顶级大师组建最强造型设计天团;在零部件供应链领域,与麦格纳、博世、大陆、采埃孚、舍弗勒、海斯坦普、福耀玻璃等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战略合作。
从合作伙伴的豪华阵容来看,恒大造车绝非儿戏。恒大与特斯拉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是把所有顶尖工程师都雇到公司,而恒大的优势是将世界龙头的供应商都整合到一起。
在恒大集团董事会主席许家印看来:“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沿着恒大开辟的造车路,我们的造车梦一定能够实现。”
根据许家印制定的战略目标,恒大汽车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并在各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核心技术。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2019年以来恒大先后收购了NEVS、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科尼塞克20%股权、湖北泰特机电70%股权和英国Protean电机等公司。
此外,恒大汽车还在同步研发14款新车型,是特斯拉现有3款车型的四倍还多。按照计划,今年恒大第一款电动汽车“恒驰1”将亮相,2021年开始量产。
这个过程中,恒大汽车仍要继续投入研发、生产成本,持续耗费巨大的资金。
好在背后的恒大集团“财大气粗”,有足够的资本烧钱。
许家印在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峰会上曾说过,计划三年内投资共450亿元用于造车:
2019年投资200亿元;
2020年投资150亿元;
2021年投资100亿元。
真金白银砸了进来,看来许家印对新能源汽车未来非常笃定。
正如恒大在2019年年报中所写:从居民收入、人均保有量、消费升级产业发展预期等各个角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发展方向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