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智能日:小鹏将黑科技做“实际”
10月24日,小鹏汽车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分享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成果与思考。
2020-10-26 | 出处: 寰球车评 | 责编: 陈斌
10月24日,小鹏汽车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分享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成果与思考。
而在智能日的两天前,小鹏正式向小鹏P7用户分批推送Xmart OS 2.1.0版本OTA升级软件,把更便捷的语音交互和更智能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体验带给P7车主。
在本次干货满满的智能日上,小鹏汽车对此次重磅OTA的具体功能依次进行展开解读与实际演示,也对外宣告了更多有关 X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未来的规划,以及当前达成的技术成果。伴随着现场媒体与嘉宾频频发出惊呼与叫好,小鹏汽车实打实地将“黑科技”转化为真正实用,真正适用于中国消费者的功能配置。
越智能越爱用
本次智能日的第一个演讲环节,是由小鹏汽车副总裁纪宇对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上的成果进行分析,而结合小鹏汽车最新一次OTA的内容,业界内外也将目光对准了小鹏智能座舱中的“全语音车载系统”。纪宇是这样形容“全语音车载系统”的,“说比点快,万事找小P。彻底告别‘不安全’和‘找不到’。”“说比点快”,这四个字一方面形容了小鹏语音交互系统的的实力,更是对目前语音助手在行业内的表现进行了点题。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其中,智能语音技术可谓是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AI语音交互开始成为了人机交互的重要渠道。同时,伴随着座舱中的实体按键被集成在触控屏中,各大厂商正在尝试用语音助手替代驾驶员对屏幕的“指指点点”。
但是,从消费者对语音助手的真实反馈来看,由于多数语音交互系统的执行速度、便捷度均达不到高效反馈的层级,多数人仍选择在驾驶中选择点触的方式去完成各项功能配置的操控,而这也让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被进一步放大。
而纪宇敢说“万事找小P”并非吹嘘。在“1024智能日”的现场,小鹏汽车的”全语音车载系统“展示出了令人惊艳的一面。
“全语音车载系统”现场演示
“将车窗打开18%,打开20%,打开1%”,在一次唤醒后,小P迅速完成了对以上指令的执行;“打开空调,风向主驾吹,避开吹”,即便驾驶员仅用最为简单的描述方式,小P依旧准确地识别了指令,并快速执行;从娱乐功能跳转至天气,从天气跳转至导航,小鹏小P无延迟地完成了对指令的执行。
更为关键的是,在演示过程中,小P没有对讲解人员大篇幅的解读与介绍进行误识别,一直处于准备阶段,等待接收真正的指令。
同时,该系统的全球首创语音形象、技能自定义功能,可将小P自定义成用户想要的样子,小P沟通的“语音暗号”也都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重新自定义,为用车生活增添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乐趣。
现场,小鹏汽车公布了智能座舱的每日平均有效语音指令数从2019年的12次增长到了如今的25次,可谓“越智能越爱用”。
在连续对话、语义打断等语音交互功能加入到全语音系统中后,小鹏智能座舱的入口被实打实地打通了,用户可以实现“随便说、跳着说、一直说”。
其实从小鹏汽车对语音交互的重视中就不难发现,其精准地找到了目前用户对智能汽车的真实需求,并真正结合用户的日用场景进行了开发与布局。
的确,区别于其他企业主要依靠于供应商,小鹏汽车在底层架构基础上对语音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注定会更多,这种不走捷径的方式,真正意义上让语音交互成为整个 Xmart OS 的入口,其精准地嫁接了各个功能模块。
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开始运用触控大屏,以紧跟潮流趋势。但在大屏的背后,一套好用、实用的语音交互才是将大屏优势能够全面彰显的基础,这才是蕴藏在大屏背后,车企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显然,小鹏汽车从底层入手,进行创新布局的态度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远比去比拼谁的屏幕更大、谁的屏幕更炫重要得多。
全球唯二的全栈自研,最懂国人
在讲解了智能座舱的成果后,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博士对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层面的发展进行解读。
首先是关于自动泊车的内容,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鹏用户使用自动泊车系统平均耗时32.3秒,泊车场景覆盖率达85%,足以证明小鹏汽车解决了用户因泊车位难停、泊车效率低而不愿意使用自动泊车的问题。
停车场记忆泊车演示
作为市场公认的自动泊车”一哥“,小鹏汽车现场也带来了XPILOT3.0的停车功能之一——停车场记忆泊车。
它是全球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自主泊车系统,基于全球首次应用的综合空间构建及定位功能,小鹏P7将泊车范围扩展到“最后一公里”,将继续引领自动泊车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
其次,是重头戏——NGP。
吴新宙博士在现场带来了XPILOT3.0的新功能——NGP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并信心十足地表示,它将是“中国最强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在介绍NGP之前,吴新宙博士抛出了一个概念:小鹏汽车是全球唯二具在自动驾驶层面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另一家则是特斯拉。
我们该如何理解全栈自研?
所谓全栈自研,指的是不仅基于车端的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的自研,更在数据通路及云端数据采集与标注、分布式网络训练等方面自研,这一能力的优势是在于,可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并为其快速的功能迭代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具备全栈自研的优势后,小鹏相较于友商还存在另一个优势——对中国道路的“理解”。
在NGP之前,特斯拉的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和蔚来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NoP(Navigate on Pilot)功能成为其中重要代表。但以上功能在汽车行业也引起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在一些特定功能上,此项技术仍存缺陷,很难做到足够智能。而特斯拉的NoA也因对中国复杂道路的“水土不服”遭遇众多车主的声讨。
活动现场,小鹏演示了在相同道路下,小鹏P7 NGP与特斯拉 Model 3 NOA的区别。
实际道路测试NGP对比NOA
特斯拉 Model 3在 NOA 状态下从匝道汇入主道时变道压线冲出车道,驾驶员紧急接管;特斯拉Model 3在巡航时出现连续无故变道 4 次以及一次实线变道;特斯拉Model 3偏航驶入服务区。相比之下,在具备高精度地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小鹏P7可以通过环绕车身的360°感知、RTK+IMU定位、高精度地图等技术结合,实现车道级别定位,进行可通行区域规划,并预测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驾驶行为,从而进行自车行为规划,达到横纵向控制。因此,NGP状态下的小鹏P7没有出现问题。
特斯拉的NOA并没有像小鹏的NGP那样,拥有高精度地图、本土化算法等的帮助,而在硬件配备上,小鹏P7的传感器数量也多于特斯拉 Model 3。不得不说,对于特斯拉的Autopilot而言,其在中国市场依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小鹏汽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避免”水土不服“,拥有以感知、行为规划以及行为/运动预测、地图融合等多个模块的量产车最强自动驾驶架构,结合小鹏P7量产最强自动驾驶硬件基础,在自动超越慢车、自动限速调节、优先车道选择等基础场景上,增加更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交通锥识别与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拥堵道路超级跟车、高速公路及部分城市主干道等使用场景,并可应对暴雨天、夜间、高复杂路况、无全球定位信号等多种极端情况。
言下之意,该功能将自动驾驶辅助与导航相融合,可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支持下大大降低驾驶疲劳感,增强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
吴新宙最后说,Xpilot 3.0 的进化才刚刚开始,小鹏拥有非常强的软硬件能力,NGP 预计在今年年底明年初释放。他们还会在一到两年内,解决从高速公里到停车场之间、也就是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问题。
“远征”
“这是一次从来人做没有过的硬核‘远征’,我们希望用这个挑战,来验证NGP的表现与成果,让大家看看我们到底有没有吹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现场说,“我们将会对全过程进行直播,并欢迎友商的产品一起参与,无论是接管次数、通行效率、变道和匝道处理的成功率方面,小鹏汽车的NGP都欢迎同类产品的挑战和对比。”
这次“远征”是指:明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的车辆将会以高速自主导航驾驶(NGP)的方式,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并抵达北京,全程超过2,000公里。
当然,如果深层探究“远征”对于小鹏汽车的意义,更多是对造车态度的表达——“以稳为先”。
相较不少新势力的疯狂抢位,小鹏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式都是不求速度,更求用户满意度。只有在功能达到足够实用,且拥有经得起考验的安全性能,小鹏汽车才会将其引入至产品中。而对于用户而言,只有“绝对信任”,才会将相关功能作为日常驾驶中的必用项,才会将小鹏汽车加入购物车。
何小鹏在多次公开场合上,都表达过小鹏汽车的发展是“稳扎稳打”的,而稳则意味着一次接着一次的测试与持续迭代。在1024 智能日的预热视频中,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团队一名高级经理曾表示,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需要经历百万公里级别的路测,包括极端天气的道路测试,还有令测试团队都非常崩溃的轮番测试。这些测试是小鹏汽车 XPILOT 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是对系统安全性的必要保障。
在1024小鹏智能日的开场时,小鹏举办了一场辩论赛,辩题是“对于智能汽车而言,究竟是智能大于汽车,还是汽车大于智能?”
其实这个问题本没有标准答案,手握新能源号牌的消费者会选择纯电车型作为家中唯一的汽车交通工具,解决通勤问题。而部分人,则是在有车的基础上,选择智能度高的汽车产品,为生活提供最前沿的科技与便捷。
但结合此前小鹏P7能够媲美百万性能车的表现,与1024智能日的内容来看,显然小鹏汽车做到了对“智能需求”与“汽车需求”的双满足。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翘楚,小鹏汽车走到今天,可谓硕果累累,在把”黑科技“转化为实用、好用的功能配置后,鹏友的人群愈发庞大,市场对小鹏也竖起来大拇指。而对于“远征”,我们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的直播与未来智能汽车的赛道上,进一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