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出行科技 六位专家共议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 汽车商报
10月29-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湖州德清举行。
2020-10-30 | 出处: 汽车商报 | 责编: V讯网
10月29-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湖州德清举行。在10月29日下午的全体大会上,来自科技企业、出行公司、整车厂的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从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如今,出行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互联化、电动化、自动化和共享化成为行业大趋势。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真正改变未来的交通与出行形态,但距离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仍然是个漫长摸索的过程。“智能和网联都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所以推动自动驾驶必须要做到车和路、车和能源、车和城市以及包括汽车和汽车互相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动驾驶。”9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如是说道。
目前业内达成共识,智能交通要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深度交融。要实现这一切,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支撑,在人、车、路、网、云协同的智联发展模式下,驱动人类交通出行体验的全面升级,开创未来出行的新图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汽车正在成为“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智能终端
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引发了汽车产业一百多年来最为深刻的一场变革。与其并行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如今,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系统软件等高新技术成为竞争的焦点。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在通信技术、5G、互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网络规模、大数据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中国还有实力强大的电力电网公司、电子信息公司、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公司等。特别重要的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有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他们在智能网联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是汽车行业和企业对此却相对陌生。
面对如此大跨度的高新技术群,车企很难单打独斗。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成败的关键。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是集成整体技术,很多技术要素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创新而获得。汽车企业应拥抱合作,让更多的互联网、IT、AI企业参与进来,重构汽车产业链,共同构建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要保障自动驾驶技术推广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
交通运输部鼓励企业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推动“出行及服务(MaaS)一站式平台建设”。在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上,交通运输部将积极开展不同场景的应用评估,保障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长期策略。
城市交通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血脉,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交通部将推动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继续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长期策略;统筹各类出行服务方式的发展,不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提高绿色出行的比例,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公共自行车、步行等慢行系统的建设及出行环境的治理;持续深化科技在出行行业的普及和应用。持续关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出行环境的建设工作,在推进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运用的同时,重视各类出行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权益,确保出行科技公平服务所有的出行者,缩小不同群体间享受出行服务质量的差距。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稳定坚韧的产业链、供应链将为未来城市出行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导向更加明确,电动化、智能化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战略方向。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持续发力,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并加快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实现中国向世界社会的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卫表示,智能汽车是未来城市和出行的主要承载。智能汽车的发展,一方面实现的功能,将减少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带来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交通的效率;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带动智能经济数字化服务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在吴卫看来,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大有作为。
对于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成为汽车强国的过程中,吴卫也指出,要注意防范整体性、系统性、持续性的问题,其次是联动协同问题,第三是自主自信问题,最后是制度层面对试验示区域的推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中国汽车产业既需要全球化的开放融合,也要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
中国拥有世界最全的产业链,且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同一品牌里质量是最好的;中国汽车的研发能力创新水平迅速提高,拥有更好的新技术应用条件。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从总体水平上看,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基本上实现世界领先,但高端品牌与世界先进品牌相比还有不足。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短板主要是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高端装备。克服这些短板需要不断引进技术,促进全球化的开放融合,同时也要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虽然当下国际形势在不断变化,但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会逆转的。董扬指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仍需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科学和技术,以进一步开放的经济保持政治的独立。只有扩大开放,中国汽车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将是未来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
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将是未来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未来交通出行体系的核心是绿色化、智能化、共享化。在“人-车-路-云”的协同方案下,汽车将全面进入智慧交通终端平台阶段。而抢占以车为基础设施的智慧城市赛道,需要产、学、政、研通力合作,推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智慧交通需要全面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进充电桩的建设和规范动力电池循环梯次利用;加大力度开拓更多智能化应用的生活场景如机场、码头、火车站,从而加快“车即基础设施”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相结合是值得期待的未来出行方式
以信息化和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技术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在汽车领域、出行领域。这为出行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也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理解出行。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跨界技术的应用,出行领域出现了共享、出现了新型的轨道交通、MaaS(出行即服务)、自动驾驶和出行智能化的一系列创新 。除了公共出行等主流领域,我们发现附加值最高的是“最后一公里”,即末梢出行领域。“最后一公里”一个是指共享两轮车,主要解决了1~3公里、20分钟左右的时间,1.5~3元这样一个经济和距离、时间的消费空间里面,这个领域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后来有了共享电动车,它的公里得到拓展。
“最后一公里”是创新最活跃的。在“最后一百米”,疫情期间出现了更多的创新业态,比如社区物流。这“最后一百米”的物流要提高便利性需要用新的智慧重构,就是智慧社区物流,包括园区物流,固定场所,智能停车。因此这个领域是出行变革的巨大金矿,附加值最高,创新也最为活跃。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域是共享出行。它与自动驾驶结合起来就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出行,而且这种结合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商业化的预期。
共享出行领域最值得期待的不仅是商业模式,而是它与自动驾驶的结合。自动驾驶一旦和共享出行结合起来,就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出行,而且这种结合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商业化的预期。
通过模型所做分析显示,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结合,可以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概率,实现安全出行。同时可以降低拥堵,当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达到90%的时候,道路拥堵可以减少60%。更重要的是可以释放城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