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国车市回顾:四场重磅行业会议透露了什么
据媒体报道,在芯片荒持续未能缓解的背景下,很多车企无车可产,经销商一有新车就被消费者“秒抢”,行业依旧被焦虑和悲观的情绪所笼罩。在这种不正常的“闲时”,行业会议成为了九月的主流。在这个月,至少有四场和汽车紧密相关的重磅行业会议,会议透露出很多方向性信息。
2021-10-08 | 出处: 苏雨农的长镜头 | 责编: 谷博文
据媒体报道,在芯片荒持续未能缓解的背景下,很多车企无车可产,经销商一有新车就被消费者“秒抢”,行业依旧被焦虑和悲观的情绪所笼罩。在这种不正常的“闲时”,行业会议成为了九月的主流。在这个月,至少有四场和汽车紧密相关的重磅行业会议,会议透露出很多方向性信息。
每年九月第一个周末举行的泰达论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因政策导向性而闻名。本次泰达论坛,主要围绕推进“双碳”战略,以及汽车产业的低碳和安全发展而进行。
9月16日,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举行,由于疫情影响,包括马斯克、赫伯特·迪斯等世界汽车企业领袖人物均通过视频形式参与。这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新能源车核心市场的重要战略作用。
9月25日上午,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宣布大会开幕,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北京市长陈吉宁出席开幕式。顾名思义,该会议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水平、高层次、规模最大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IP,9月27日,针对汽车行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结合,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也同步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2.0时代的汽车新格局”,围绕什么是新汽车的“新”,百余位汽车行业大咖进行了深度讨论。
乌镇咖荟汽车夜话9月27日举行
显然,在这些重量级会议上,基于新能源的智能汽车发展,包括“两碳”战略目标落地、自动驾驶、网络安全等话题,依旧是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车市相对低迷的现状之下,业界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和突破抱有信心且全力以赴。
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之下的隐忧
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逆势而上,产销量分别为181.3万辆、17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将近2倍。他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二是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虽然实际运行中还有一些问题,但总里程提升幅度比较大。三是市场突破,连续六年产销量全球第一。截至上月底,累计推广已经超过了700万辆。
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隐忧。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适应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畅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石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的压力。为此,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他特别指出,将提高锂钴镍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在泰达论坛上提出,车规芯片紧缺、新能源汽车充电和续航、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等问题,依旧是新能源车发展的痛点。
就减碳方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认为,发展高质量新能源汽车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他认为,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但是,参加泰达论坛的行业人士也表示,汽车生产端的碳排放仅占1.2%。,减碳需要全产业链协同。
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提出,应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框架下,从我国国情及行业情况出发,针对不同情况,统筹兼顾,差异化地设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避免简单地“一刀切”。
融合协同是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三大主题开展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在以欧盟、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迎来全面市场化突破拐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不断加深,跨界协同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种融合协同的趋势,既涉及泛汽车生态产业链下的参与者,也包括所谓“新旧造车势力”,这和“乌镇咖荟汽车夜话”嘉宾们得出的共识是一致的。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认为,未来汽车与互联网一定是交融的关系,而且无法分割。华人运通高合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丁磊也表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间只有融合创新才能走出新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新旧造车势力都是在造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尊重所有汽车人为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乌镇汽车夜话上发表演讲
多位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也介绍了自己企业对“碳中和”战略方向的支持。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迪斯表示,通过电动出行减碳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绿色电脑,大众位于佛山,安亭的工厂已经通过光伏发电、直购绿电和购买绿电证等方式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
自动驾驶与网络安全不只是技术问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问题,也是这几场会议讨论的重点。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未来的自动驾驶,可以通过视觉神经网络来实现,比普通人驾驶有十倍以上安全性。
马斯克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
从远景看,完全的自动驾驶不只是体现安全,也能解决辅助驾驶状态下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李书福就认为,无人驾驶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无人监督,不能让驾驶员接管,第三是汽车公司必须承担安全的法律后果。
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热议的焦点,辛国斌在泰达论坛上将此归纳为新形势下的三大挑战之一,他认为,如果监管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可能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认为,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现在道路交通管理的新课题,当前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分别为汽车身份认证存在安全漏洞,以及路测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认为,代码量不断增加将导致车载系统的网络安全面临缺陷。因万物互联、大数据及车端联网,汽车安全正面临多方面的威胁。
360董事长周鸿祎也持类似观点,他说,万物互联时代,即使车企自身网络保护的再好,成百上千的供应商所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出现问题,也会对车企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周鸿祎提出保障四个网络的安全,分别是:车载网络、车联网络、车云网络、车数网络。而传统网络安全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安全需求,智能网联汽车需求体系化的安全方案。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也建议,构建集主被动安全、网络数据安全及功能安全于一体的汽车综合安全体系。
与国内重磅会议遥相呼应的是,9月上旬举行的慕尼黑车展,也代表了欧洲企业对汽车发展趋势的判断。本届慕尼黑车展取代了法兰克福车展,尽管参展企业大幅减少,会场外遭受环保人士抗议,但是这届在名称上加以“智慧出行”的车展,预示了新的时代的开始。以德系车企为代表的参展企业,无一例外的把新能源车作为首要车型。这也代表了他们向电动化的转型真正落地,同时面向中国市场,这些来自“汽车发明者”国度的车企重装上阵,也将成为夺回智能汽车时代话语权的奋力一搏。
国内车市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在新趋势的引领下,国内车市继续呈现“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快速变幻。9月初,宝马(中国)以16.33亿元收购“中华”汽车相关资产议案,在华晨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上通过。“中华”汽车品牌汽车生产相关部分资产及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将为宝马(中国)所有。宝马中国回应称,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9月24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未来将在沈阳追加投资250亿元人民币。尽管宝马还未透露“中华”品牌的下一步计划,但舆论对这一品牌如今的境地普遍表示惋惜。
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不到两年前,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还在大谈造车理念: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半年前的上海车展上,恒驰九款车型一起亮相,气势十足。如今,恒大汽车已经深陷危机。尽管许家印为恒大汽车员工派发了期权,恒大官方消息也称几大基地正在进行生产试制,向大规模交付目标推进。但有多家媒体亦报道恒大汽车面临拖欠供应商款,人员离职等窘境。8月份,恒大就发布公告,称将出售包括恒大汽车在内的部分资产。这也是恒大集团自救的重要办法。虽然不能断言恒大汽车已经山穷水尽,至少,恒大集团整体状况,将极大影响恒大汽车的未来。
2021年上海车展上的恒大汽车展台
而那边厢,小米造车的进度持续推进,各地政府都把小米带来的产业势能看成香饽饽。雷军也成了各地政府的座上宾。9月传出消息,小米汽车的总部已经落地北京亦庄。而工厂尚未确定,收购宝沃,以及在武汉、长春等地建厂都成为热门。
小米跨界造车,李书福也跨界造手机。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李书福表示,手机可以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这也是吉利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这也印证了上文所说,产业发展正在不断融合创新,迈向万物互联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