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底盘——“丈量”现实与实现的距离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人们从未丧失对这种出行工具在未来形态的畅想,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概念大行其道的当下,消费者也更加重视汽车上被加持的科技属性。
2021-10-28 | 出处: | 责编: V讯网
作者:孙雯
几天前,小鹏汽车发布了自己的第六代飞行汽车,并表示争取在2024年实现量产。尽管对于这个全球已有超200家公司参与的领域来说,小鹏汽车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作为国内汽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小鹏对“上天”的执著,却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单就这件事而言,资本市场想必喜闻乐见,普通消费者也被这种出行方式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未来世界里,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冷静且理智的判断或许更加重要,毕竟,汽车还远没有到达那么科幻的地步。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人们从未丧失对这种出行工具在未来形态的畅想,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概念大行其道的当下,消费者也更加重视汽车上被加持的科技属性。根据J.D. Power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在未来半年内有购车意向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智能化体验作为最重要的购车决策因素。在此背景下,汽车企业似乎也被这股浪潮反推进一个“科技怪圈”,言必称“辅助驾驶”和“人机交互”,而汽车本身的工业属性却被逐渐“边缘化”。
汽车的本质变了吗?或者说,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下,汽车的工业属性改变了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寰球汽车采访了多位汽车行业及企业技术专家,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尽管多轮的能源更迭,已经使如今的汽车不复当年的样子,但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根本属性并未改变;也就是说,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并不是指汽车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而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汽车。
对此,广汽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车辆动力学专家吴旭亭认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之所以盛行,主要是“新汽车”为了区别于传统汽车硬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对于传统汽车而言,硬件约占到车辆90%的价值,而未来汽车的价值中,硬件、软件可能各占40%,服务占20%;软件加持下的汽车最大特点在于演进、迭代的速度快,在交车后仍然能够做个性化的更新,做到千车千面、常用长新,而这种新变化更多体现在信息娱乐、智能驾驶、互联等方面,可以提升驾乘体验和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伴随着智能技术的提升和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汽车从单的交通工具演进成了移动智能终端,而汽车在与硬件相关的体验方面,比如主被动安全性、强度耐久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操纵性、稳定性、驾驶性、制动性等,仍然必须做好“硬技术”。
而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崛起、传统汽车仍占主导地位的汽车产业而言,相当于“汽车之基”的底盘更能明显的体现出这种“硬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
然而,现实情况是,外界似乎弱化了目前汽车仍然需要被驾驶操控,而科技是赋能手段的现实,底盘、模块、平台……那些难以被消费者直接看到的、但却承载了汽车产品核心技术和价值的部分,被划入了幕后。
这一点在“新汽车”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但事实上,底盘等“硬件”从来都不是现阶段的汽车可以被绕过的坎。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其整车结构更加简单、加速更快,但由于电池重量原因会导致整车重心降低,当车辆的加速性能提升、制动性能不变,而车辆重量发生变化时,就很容易导致车辆性能不协调。在吴旭亭看来,只有“人车合一”、“随心所欲”的车,才是真正的好车,想到达到此目标,需要车企在底盘方面有大量经验技术的积累;底盘之于汽车相当于大楼的地基和主体结构,任何默认为底盘技术已经成熟,谁都能做好底盘的想法,就和默认为谁都能把大楼的地基和主体结构做好一样单纯,在智能汽车时代,一台好车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扎实,一个好底盘是必达项,不是选择项。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车企的底盘研发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整车动态乘坐体验的提升,以及以J.D. Power衡量的底盘质量的提升,在动态乘坐体验方面,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可以和合资品牌媲美。对此,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比如广汽、吉利、长城、一汽、上汽等,在底盘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提升很多,大家比拼的其实就是底盘的调校能力,操稳质感。
而在传统底盘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国内车企还要同时面对新能源浪潮带来的底盘革新。据吴旭亭介绍,未来的底盘技术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线控底盘的应用,将使得汽车结构更简单、可采用更少的元件数量、布置更容易、重量更轻、行驶经济性更好、制造更方便、运行更高效,从理论上说,应该也能简化汽车机械设计,可以降低整体的设计成本,但会大大加强对传感器和控制软件的需求,线控底盘的应用本身并不会让汽车变得更好,有新的调校挑战;第二个变化将是从分布式底盘控制到集成控制的变化,由多个独立的控制单元集成为底盘域控制器,再进一步集成为中央控制计算机,整合的必要性在于早期独立发展平行控制,系统复杂,性能难以最优化,以及不必要的和昂贵的硬件重复,整合之后可以提高多目标性能。
也就是说,在未来技术的影响下,汽车仍然将面临如何在新技术下,做到“人车合一”的问题,同时仍然将通过底盘等“硬实力”,体现更好的主被动安全性、强度耐久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操纵性、稳定性、驾驶性、制动性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交通和车辆首席技术专家谢鹏鸿表示,所以无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如何,最终还要归结到造车上去,包括造车新势力,最终也要回到吸取原来传统车的经验,来造出一辆能够被老百姓所接受喜爱的车,因此底盘仍然会是汽车非常重要的部分,毕竟车辆的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都要通过底盘体现。
显然,无论是“新汽车”还是传统汽车,那些被“隐藏”的技术是不能被忽视的,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所认为的,“如果说智能科技是汽车的一条腿,那么传统技术,比如底盘,就是汽车的另一条腿,缺一不可”,同样,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实实在在的硬技术,才是衡量一辆汽车的最清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