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旧眼光”:三季度报背后的长城新打法
上周末,长城汽车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经营图景:
2024-10-28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上周末,长城汽车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经营图景:
报告期内,长城实现营收508.25亿元,同比增长2.61%;净利润为33.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27.22亿元,同比有所下降。在销量方面,第三季度的7至9月,长城汽车分别销售9.13万、9.45万和10.8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下滑。从以上数据看,这份财报的数据看似平淡,但从更多细节上分析,却深藏玄机,反映出长城在市场策略上的一场深刻变革。
很多分析者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各种解读,围绕销量下滑和利润微降提出质疑。然而,少有人意识到,这份财报展示的是长城在魏建军领导下贯彻新经营思路的完整成效。毕竟上半年和第一季度的业绩,都有过去战略摇摆期的彷徨成分。
但自进入2024年起,长城明确已不再将销量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开始向“有质量的增长”转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长期主义”,其核心策略在于提升单车利润、优化产品结构,并在品牌高端化方面精耕细作。这种思路不同于过去自主品牌以销量为主的市场打法,转而强调对利润与品牌的长效积累。
长城三季度报展现出的战略韧性与远见不仅应对当前市场挑战,更是面向未来的深思熟虑。通过“高质量增长”取代“数量竞争”,长城逐渐摆脱“性价比”标签,转型为专注品牌价值、放眼全球的中国汽车品牌,其品牌蓝图已超越数据增长,致力于全面提升品牌、市场和消费者体验。
1
摆脱“销量至上”思维
在9月的一次直播中,魏建军明确对外表示,“长城汽车不害怕销量下滑,销量前十名的车企大部分都亏钱了。”魏建军认为,“长城汽车(销量)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因为要健康发展,宁可少干点,市占率少一点,也不去追求没有意义的销量。”
这并非魏建军第一次抨击“唯销量论”。今年8月,魏建军谈及汽车行业销量排行时说:“我们需要的是在一致环境下的排名,比如质量上的排名、消费者的口碑排名、企业的好感度、利润、纳税,可以是多维度的全方位的排名,光排一个销量,有什么价值?”
而长城第三季度的财报,深刻折射了魏建军的这种经营理念:将单纯的销量增长让位于“有质量的市场份额”。
三季度尽管总销量有所减少,但长城的营业收入却逆势增长至508.25亿元,同比增长2.61%。在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单车综合收入提升至16.66万元,同比增加2.83万元。这一数据表明,长城的增长逻辑已经从以销量规模驱动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了以品牌溢价和产品结构优化驱动的高质量增长,这种变化是长城汽车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主动选择的理性应对策略。
事实上,汽车行业的无序内卷,已致多家车企业绩出现亏损或大幅减少。多家汽车上市公司在2024半年报中披露,“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过度的价格竞争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让整个行业失去健康的发展环境,企业如果不盈利,将难以长久维持。”魏建军说。
这一策略背后反映出一种更加深层次的经营逻辑:不再单纯关注市场份额和销量数字,而是更专注于通过智能化和新能源提升产品价值,高端产品的售价区间也随之提升。长城汽车在产品结构上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公司毛利率,前三季度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同比提升1.92个百分点。更为显著的是,长城净利润达到104.29亿元,同比增长108.7%。这种利润的提升表明,长城汽车已有效地提升了经营效率和品牌溢价能力。
理论上看,长城的这一策略可被视为“质量型市场份额”战略,即不再以“销量第一”为目标,而是以提升每一单位市场份额的收益质量为核心。这种策略不仅迎合了国内汽车市场日益成熟、消费需求更加多元的趋势,也使得长城在品牌价值、客户忠诚度和市场定价权上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通过不断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与高端化,长城逐步构建起品牌壁垒,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消耗战。
在当今市场环境中,随着低价竞争的成本压力日益加大,这种“以质量胜销量”的策略,既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也在财务上增强了抵抗市场波动的韧性,成功拓宽了自主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的实践可能性。长城的这份财报,恰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如何通过聚焦高质量市场份额,探索一条品牌高端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
占40%份额的海外市场
在三季度报中,有一个数据非常令人振奋。
根据三季度财报,长城汽车三季度海外销量达32.42万辆,同比增长53.16%,占总销量的40%。而从历年销售数据来看,长城汽车用4年的时间,将海外销量增长9倍,毛利率增长1.5倍,毛利增长20倍。
相比国内市场,长城在海外的高端产品获得了更大的市场认可,助力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一策略有效地扩展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并实现了品牌形象与市场份额的双赢。
长城出海为什么突然的爆发,这个问题长城汽车给出的答案是厚积薄发。
经过27年的探索,长城构建了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的新模式——生态出海,其底层逻辑是长期主义,可以成为其他车企的借鉴。回顾长城二十多年的出海历程,从授权代理到建立海外子公司,再到在当地建厂,其出海思路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在长城出海的深层逻辑里,不仅要到海外卖车,还要在当地搭建团队,打响长城的品牌,这正是长城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态出海”。
长城的全球化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在于其全产业链的KD模式布局。通过在多个国家开展本地化生产组装,长城降低了物流成本,并减少了关税壁垒。
更重要的是,这种本地化策略让长城在当地市场形成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南美、欧亚等高增量市场,长城推出了适应当地消费需求的皮卡和高溢价SUV产品。这不仅强化了品牌认知度,还打破了“价格优势”的刻板印象,逐步树立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高端定位。
这样的市场布局并非短期之计,而是长城在全球竞争激烈、关税壁垒和政策变化频繁的背景下,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健的竞争策略。长城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出口模式,而是通过本地化生产与全球战略布局,提升了品牌的市场渗透率与溢价能力,从而让利润增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3
智能化、电动化要做出差异化
2024年,长城汽车在智能电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这一点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多次亲自直播测试自动驾驶技术可见一斑。长城汽车在此前的财报中表示,公司以全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新一轮征程。为此,长城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布局,重点涵盖纯电、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全面加速从低碳迈向零碳的步伐。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长城正在集中力量推进低功耗、大算力芯片、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布局现代传感、信息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软硬件的深度交互融合,确保在绿色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长城的新能源布局以细分市场为导向,力求在产品多样性与差异化上构建竞争优势。通过旗下多个品牌,长城精准覆盖了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魏品牌定位于25万元以上的智能新能源市场,坦克品牌则以Hi4、Hi4-T、Hi4-Z技术为核心,专注豪华越野新能源细分市场;欧拉品牌的好猫二代则主打1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纯电市场。这一细分化策略不仅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还强化了长城在各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在智能化发展上,长城的“蓝山方案”和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长城也表示智驾系统会快速覆盖到更多车型,也不仅是魏牌专属,同时,智驾方案也会不断迭代升级。
长城的智能化与新能源发展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其在高质量市场份额上的推动力。这种基于用户体验和差异化市场的布局,为品牌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也赋予了长城在高端化和智能化赛道上的更强竞争力。
在传统市场逻辑中,销量往往成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硬性指标,但长城汽车的三季度表现揭示了其超越这种“单一增长”思维的经营哲学。长城的策略不再只是追逐销量数字,而是通过优化市场份额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强化差异化品牌定位,走向可持续的品牌价值增长之路。三季度财报的数据并非简单的营收和利润记录,而是长城对未来市场格局的深度理解和主动布局的体现,彰显了其从内而外的战略重塑。
长城所展现的战略韧性和远见不仅仅是对当前市场挑战的回应,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未来导向。在以“高质量增长”取代“数量竞争”的过程中,长城正逐步摆脱过去“性价比”的单一标签,蜕变为一个专注提升品牌价值、兼具全球视野的中国汽车品牌。在长城如今的品牌蓝图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数据增长,而是品牌、市场和消费者体验的全方位提升。
因此,如今再看长城汽车,已不能仅以传统标准论成败。它已不再是单纯依赖价格优势的品牌,而是一个在全球市场中不断深耕价值、勇敢开拓未来的中国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