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比亚迪,必有一战
近日,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引发了广泛关注。
2025-02-14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近日,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引发了广泛关注。
他明确表示:“把成本做低,让最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的!但混淆高阶智能驾驶的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尽管余承东没有直指具体对象,但结合行业动态,这番言论显然是在回应比亚迪2月10日发布的全系高阶智驾战略。
发布会当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公司将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甚至在售价低至10万元的车型上也会配备“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功能。他的言辞充满了自信:“智能驾驶普及的最大障碍是高昂的价格,比亚迪要通过降低成本,加速智驾普及,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这一声明标志着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雄心壮志,显然也是对当前市场格局的直接挑战。
余承东的公开回应,反映了华为对比亚迪“大规模普及”策略的忧虑。在余承东看来,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不仅仅要普及,更要注重技术的安全性与深度。比亚迪选择通过降低成本、普及智能驾驶,虽然可以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否能够在技术层面做到足够精细与安全,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华为。
比亚迪的“智驾不是奢侈品”口号,挑战了传统汽车行业中高端智能驾驶技术的垄断地位。过去,智能驾驶技术几乎是高端车的专属,而比亚迪则力图通过规模化生产,将其技术普及到更多的消费者手中。通过大规模的车辆生产,比亚迪能够快速积累数据,进一步优化智能驾驶技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而华为的智能驾驶战略,虽然在高端市场已有积淀,但要突破这一壁垒并在广阔的市场中稳固地位,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从本质上看,华为与比亚迪的竞争,已经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较量。却反映了两家公司在智驾上的不同取向。华为依赖于高标准技术,目标是吸引高端市场的消费者,继而通过规模优势持续下放更多用户;而比亚迪则通过性价比优势,通过规模化生产迅速占领更广泛的市场。
二者都没错。但问题在于比亚迪为了品牌的向上突破,还会持续的往上走、逐步向高端迈进。而华为则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可能也需要走下去,去迎接更多的中低端市场,拓宽其普及范围。一个是自身掌握400多万辆规模的大型集团,一个身后跟着一群不同梯队400多万辆规模车企的合作伙伴。在市场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比亚迪和华为,终究是要在某一时刻迎来一场真正的较量。
毕竟,在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当中,谁都想做当前智能汽车时代的话事人。华为好不容易领先起来的智驾行业地位还未稳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个感觉就如同两年前比亚迪以价格屠夫杀入市场时候,带给市场其它老牌企业的震撼是一样的。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往往是技术与价格的双重博弈。消费者并非总是愿意为所谓的“顶级技术”支付高额溢价,更多时候,他们关心的是技术的实用性、易用性以及价格的匹配度。比亚迪通过降低技术门槛,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技术尚处于不断优化阶段时,这种性价比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而这或许也是华为最感到担心的地方。
比亚迪与华为的竞争,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但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普及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高端与低价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两家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难题。
随着比亚迪高阶智驾的战略发布,这场比亚迪与华为的较量,注定会成为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行业最值得关注的竞争之一,或许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无论谁最终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将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