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至0%,车贷还将持续“宽松”?
汽车金融行业新一轮的降准政策正式落地。
2025-05-08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汽车金融行业新一轮的降准政策正式落地。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今日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
简单来讲,存款准备金就像是商业银行交给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居民把钱存到银行,银行需要保证居民在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够顺利取出来。如按5%的存款准备金率来算,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为100亿元,那么它需要向中央银行存储的准备金就是100×5%=5亿元。如果上交的押金相较于以前更多了,那么银行自己手里能够用来给企业或者个人发放贷款的钱就会相应减少。
业内专家指出,央行近年来以宏观调控为核心,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发展情况灵活地调整政策。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类型日益多元化,存款准备金制度也需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配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点,从而更精准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而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与存款类金融机构并不相同,也不面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此次通过差异化的准备金政策,能够使政策更贴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的政策给这些机构带来不合理的资金成本压力或限制其业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这些机构在汽车消费、设备更新等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意味着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需要缴存给央行的资金减少,自身可运用的资金增加。
同时,业内专家指出,汽车金融与金融租赁机构主要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等关键投资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向来低于大中型银行。此次政策进一步将其准备金率大幅下调,且为阶段性调整,这一举措具有多重利好。从资金成本角度看,能有效降低机构的资金获取成本;在资金稳定性方面,有助于保障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最终能够增强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为汽车消费市场扩容和设备更新升级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汽车流通产业链中,汽车金融公司犹如关键枢纽,通过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够为汽车产销注入金融活水。据业内人士分析,当汽车金融公司因降准而资金更为充裕后,也会通过降低购车门槛与给予利率优惠来刺激消费。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延长还款期限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车,大大减轻购车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资金成本降低,贷款利率也可能会随之下降,以10万元车贷为例,若年利率从5%下调至4.5%,每月月供将减少约42元,整个还款周期下来,总利息能够节省近5000元。
近几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也在高速增长。有数据估算,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渗透率已接近七成,这也意味着10个购车者中就有7个选择金融贷款。而在2025年,汽车金融行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下半年,已有特斯拉、理想、腾势、极氪、路特斯、岚图、智己等多家车企推广免息汽车贷款产品,进入今年以来,蔚来、小鹏、广汽丰田、吉利银河、一汽红旗等车企也相继推出5年0息、“0首付、0利息”等限时金融优惠。
据一位汽车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透露,多数时候,减免的利息费用由车企负责。因为车企为了提升销量,会主动承担这部分成本,此外金融公司也可通过自身资金调配,缓解因利息减免带来的资金压力。还有部分免息购车方案由车企与银行合作分摊利息费用。由于房贷、个人消费贷业务规模有所缩减,银行对汽车信贷业务愈发重视,期望借此获取更多优质客户资源,所以愿意与车企携手合作,共同分担免息成本。甚至,金融公司的贴息已成为车企在销售环节实现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也让汽车金融市场的“高息高返”现象逐渐泛滥。
而降准政策的落地也将使得市场上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规模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行业更应果断终止“高息高返”业务,归到以提升服务质量、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良性发展轨道上,真正实现汽车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让降准政策的红利惠及每一位消费者与市场参与者。
此外,专家也表示汽车行业仍需警惕降准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一,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调,在显著增加金融机构可贷资金规模的同时,存在引发非理性信贷扩张的可能性,进而推高车贷坏账率,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性,还可能对宏观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其二,降准带来的资金成本下降,可能促使车企与金融机构加大让利力度。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或为争夺市场份额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从而引发新一轮汽车价格战。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降准也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增加,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资本市场并形成一定的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也指出,行业也应警惕降准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短期内,降准可能提振股市和债市,若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也可能导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让金融市场的走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运转的,而是与宏观政策和资金环境紧密相连。当此次降准释放的“活水”将沿着产业链逐级渗透,有望为汽车产销注入新的动能,推动行业规模迈向新一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