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大会论坛三:新能源车基础建设如何提升?
8月16日,围绕着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寰球汽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用户满意背后的淘汰赛”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以求通过论坛上的讨论,解决帮助消费者更清晰的认识现阶段的新能源市场,也为业内提供一个判断未来新能源市场的走向的依据。
2019-08-16 | 出处: V讯网 | 责编: 陈斌
车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依旧保持增长态势,被看做是中国车市回暖的新支点。2019年,随着新补贴政策的落地,新能源车产业趋于市场化,消费者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未来新能源市场又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技术、行业等角度去寻找答案。
8月16日,围绕着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寰球汽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用户满意背后的淘汰赛”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以求通过论坛上的讨论,解决帮助消费者更清晰的认识现阶段的新能源市场,也为业内提供一个判断未来新能源市场的走向的依据。
图中由左至右分别为:《华夏时报》副总编辑 赵云、合众汽车副总裁 周江、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子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执行副院长 夏国强、万帮星星充电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王磊
论坛中,各位行业专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构建新的厂、商关系、整车厂与电池企业关于电池的权责之争、新能源汽车渠道如何选等问题展开讨论,沙龙内容实录如下:
《华夏时报》副总编辑 赵云
赵云:其实我们已经接受了中国汽车20年来首次下跌,好象我们很欣慰,至少我们的新能源还不错,但是7月份的产销分别下降了6.9%和4.7%,我觉得今天这个会包括今天这些嘉宾也看出我们构成,产学研,我们大家坐在一块共同来探讨到底是新能源汽车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这个问题并解决他。下面还是来介绍一下我们这几位嘉宾,有些我们也不是很熟悉,先从我左侧周江总来介绍。
合众汽车副总裁 周江
周江:大家好,各位媒体老师好,汽车界的同仁你们好,我是周江,现在我是合众汽车周江,我在7月初刚刚加入合众汽车,可能大家对合众汽车不太了解,但是谈到哪吒汽车就会知道,我们刚刚有合作,这个是我们比较成功的合作,哪吒汽车已经在去年11月份上市,到现在累计突破6000多台的交付,到今年年底我们还有一款也要交付,总之哪吒汽车、合众汽车,汽车公司在过去的五年里面走的比较坚实,一步一步往上走,同时我们品牌也比较低调,所以说以后还要拜托各位老师,尤其是媒体界的老师们多给我们支持,谢谢。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子开
高子开:我是2004年入职比亚迪,曾经也做过渠道做过销售,然后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做售后,同时分管了赛车运动部,客观讲比亚迪做新能源做的比较早,上午王秘书长的报告比亚迪销量排名在第一,确实因为他做的早,2008年我们有了第一款新能源车,目前是连续四年做到全球销量第一,今天主持人其实也是蛮刺激我的,他早上问了好几个问题都聚焦到蔚来,我心里听了可难受了,我们做的那么早,但是在主持人心里种下那个种子。
万帮星星充电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王磊
王磊:在这个里面对我们情况最了解的是沈会长,我们之前是卖车,2014年之前我们一直是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有几十家4S店,一直也是奔驰的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以后我们开始卖电动汽车,当时就发现这个市场好象非常缺的就是公共充电,包括私人充电,于是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成立了一个单独的一家公司,就是现在看到的星星充电,目前也是全国跟国网跟特来电一样,我们是三家头部企业,现在在各自的领域里面我们都有不同的布局,比如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主机厂都在跟星星充电有合作,这里面的合作比较多样化,包括公共包括私人,当然有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是从卖车走过来的,所以说是在汽车销售里面最懂充电的,在充电里面最懂卖车的。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执行副院长 夏国强
夏国强: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公司的负责人夏国强,感谢流通协会的邀请能有机会在流通领域或是后市场领域跟大家相识,中汽研是车辆检测研发的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我们更多是参与前端一些研发和一些检测,对于后市场这一块或者是流通领域以前我们参与的确实不多,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对于后续市场我们也是越来越重视,包括一些占用车安全的情况、新能源二手车相关的一些评估,这些我们都有参与。所以还是感谢流通协会给这次机会,感谢我们能够跟流通领域还有后市场领域的朋友能够认识,谢谢。
赵云:这里面除了我跟夏院长外都是来自与新能源车企相关的行业,在这次活动举办之前主办方说你们做一个宣传海报,在海报下面加一段你对新能源车的认识,我记得我的这句话是:想让用户心甘情愿接纳新能源车,必须真正的找到他的痛点。其实从上午到下午我发现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的嘉宾都在探讨痛点的事情。说实话这两天我正在试一辆新能源车,感觉不错,加速、超车,因为他静音比较好,不像传统汽油车,音响也很好,我可以听听音乐,听听相声,但是今天我没有开,因为只有50公里的续航里程,我怕把我搁在路上,我现在开始有一点理解新能源用户的里程焦虑或者是痛点。我是一个燃油车的用户,但是我通过这两天的试驾开始有一些体会,所以我们第一点就特别想聊聊用户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的问题。我想问问高总,作为目前国内进入新能源最早、可以说产销量也是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您觉得里程焦虑是跟传统燃油车车主的运营习惯有关系还是和产品本身有关系。
高子开:因为我们和车主打交道多,我专门查过一个数据,就是真正由于把电用完了抛锚而需要救援这种情况实际上非常的少,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户会在适当的时间去充电,我们最近内部还在评估我们要不要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救援公司谈谈提供充电的服务,实际上业务量是很小的。那么在这个背后的里程焦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客观的说我觉得不是,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比亚迪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说上下班短途+经常的长途,我们建议他买混合动力,你可以烧油,没有任何旅程的焦虑。还有一个你用户使用场景就是在市内就是上下班,那这个是最经济然后也充电方便,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一个成本去考虑混合动力。
第二个是充电的服务,我们随车配有充电桩,我们在系统里面也在和充电企业构建共同的平台给车主提供更及时或者是更准确的充电服务,当然这个真正要解决我觉得还是包括我们流通协会在内的。如果我们流通协会能够组织所有的车企和充电企业共同推动各个小区、推动建设部去完善给车主提供安装充电桩的方便,我觉得那个价值就非常的大,那个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我们企业能做的相对就是推出混合动力产品。上午李斌总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希望用户能行驶在企业可控范围内。真正想解决问题还要靠社会。里程焦虑从目前看是阶段性问题,长久来讲不是问题。
赵云:我听懂了高总的意思,首先从车型上我们根据他的用途、里程我们有300、500续航可选,其实有PHV也有EV,有不同的车型供选择。在调查里面我们也看到,其实用户所谓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他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电桩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对车本身提升续航里程。完善电力的充电服务肯定是解决痛点的必须环节,我记得李斌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客户如果买了我们的车,不是服务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但是目前来看充电问题总的来说是用户反映体验比较差,也是一个常态。今天从嘉宾来看我们社会各方有造车的,也有公共换电的企业,那下面我想请王总讲一下,就是从我们各方的努力上如何解决这个充电的问题?
王磊: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万帮星星充电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做了四年一直还是觉得有很多很多的挑战,我们还在探索,从历史发展眼光来看,2014年2015年我们面对的情况和今天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说里程焦虑也说充电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的车是150公里续航里程,你买这个车的时候不可能想着说我天天从北京开到天津,你买这个车就是市内通勤,但是市内这几年的发展是什么,我们发现电池的财务成本下降了3倍到4倍,然后我们的续航里程从一开始的150公里上升到400公里,意味着我们买电动汽车的这些人他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和期望不一样了,他本来是在室内的,现在可以跨城了。所以说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会发现他需要在中间补电,包括他充电的场景也不一样,如果我以前车里面只有20多度电30度电,我是一种充电的场景,但是现在我车里面有100度电、有80度电,我充电的功率从一开始20千瓦一直到40千瓦,那我们现在和一家豪华车品牌在联合买法的大功率充电桩即将大批量上市,功率已经达到320千瓦,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充电的需求和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块。当然我们从实际的体验来说,我希望快速的找到充电桩,然后成本电价不能太高。第三个功率要大,第四个不能要有占位,这个都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充电市场的供给侧,一方面是我们以前建的众筹桩,大量是慢充桩,慢慢的他的使用率会大幅度下降,大家要找的是快充桩。在之前我们看到谁来充电呢,是网约车司机、出租车、物流车、大巴这样的车主,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判断,将来肯定是在C端爆发,更多的老百姓去充电,那他需要什么样的充电厂站呢,那我们可以说我们现在建了很多的充电厂站是不符合我们的C端用户的需求,你厂站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也在和大众成立合资公司,也和奔驰宝马类似这样的车企,包括和蔚来汽车、小鹏合作,我们联合找一些新的针对C端服务的充电厂站模式,那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发展,我觉得可能我们在各方面供给、快速、好传、符合他的需求、成本各方面都会更加贴近我们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个慢慢变好的过程。
赵云:好,刚才谈到了充电的这个环节,而且新能源车面市已经有几年了,但是我感觉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车还是充满了无力感,对于消费者而言又是无奈+无力,所以说这种感觉就是新能源用户普遍也能感觉到,好像无服务,这个在调查里也体现了。所以说这个企业该如何思考让用户运营起来,激活用户。周总是刚刚加入我们合众汽车,而且你们最近新款哪吒2020刚刚上市,作为有新车推出也有原来车在交付的这么一个企业,我想听听周总对于除了推新车之外用户服务您有什么样的认识?
周江:刚才你谈到无力和无奈,这个总结比较好,其实新能源汽车谈到没有服务我觉得这个有一点冤枉我们新能源汽车了,其实怎么能没有服务呢,我们的服务是从用户接触这个品牌开始的,这个里面有一点给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势力造车很注重用户的运维,因为他没有燃油车沉淀的资产,只有把新能源汽车做好,怎么做好,最快的切入点就是用户的运维,我们很多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汽车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部门,叫做用户运营部,我记得也有品牌把这个部门叫做用户端管理集群,连这个部门的名称都改了,不叫做什么市场部也不叫网化部,也不叫销售部,首先这个团队的名称就改了。第二个他们有一个阵地,就是APP,这个APP类似于网购上面所有的电商的APP一样在经营,从用户开始接触这个品牌开始,到用户成为这个品牌真正的使用者乃至于这个用户可能会成为这个品牌的推荐者、传播者,全用户生命周期在管控,合众汽车也在这么做,我们也在做APP,乃至于APP的升级换代。所以说用户运维是新势力造车新能源汽车重中之重。
更为重要的是其实我们新能源汽车正因为他没有太多的使用成本,尤其是在售后方面的成本,导致了用户频率时间相对于传统车燃油车而言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正因为我们有APP这样一个阵地,所以说我们同用户的黏性以及互动的频率远远是高于燃油车的,这一块我觉得是咱们新能源汽车不同之处。总之一句话,现能源汽车的服务是从用户端,从他接触第一天开始到他成为我们用户过程当中全生命周期都在做服务,这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服务理念。
赵云:我听明白周总讲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是同步都相当重要,那当产品和服务都搭建完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渠道的建设,我想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用户有自己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如何建设更有效直达用户的渠道,并且您认为什么样的渠道更有效,所以我还是想请比亚迪高总谈谈这方面您的认识。
高子开:服务渠道更有效是吧。
赵云:对,您认为当产品出来了,服务也搭建好了,那什么样的渠道去找到用户,或者说你认为是你们的4S店,比如说李斌他做的是蔚来中心,会有不同的思路,从您的角度来说您如何认知这个问题?
高子开:如果回顾比亚迪服务的渠道之路有几个感受,第一个就是对于新能源销量的爆发准备不足,这个我感受还是比较深的,有一年到北京,我们当时走店,其中一个店当时就给我讲说,高总,我们已经配备了一个组的人马专门服务新能源客户。我一听就吓坏了,我说你不能是一个组,我要求你是全部车间所有班组都可以服务新能源,他们后来就落实了,其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的客户就全部转化成新能源客户,我为什么能够说这个话呢?这是我们从上海市场得到的教训,上海新能源我们第一款是S3DM,第二款一上市立马就在上海落地生根,让我们的车间里面基本上把传统燃油车都挤出去了,上海我面临当时的局面是什么,上海产能不足一个劲的翻工位,我们经销商同时还卖一个合资品牌,当时我的工位不够,把合资品牌退掉,当时就面临销量迅速增长带来服务产能的不足,北京后来也面临这个局面,其实今天我服务产能还是我的第一要务,我服务产能一直是属于扩张扩张翻倍再翻倍,一直属于这种状态。
第二个我们讲服务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便利性,便利性就是你离用户要近,那在这个地方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就是要求4S店设社区店,目前我还不敢说这个模式是成功的,只是在尝试,在局部地区做了一些尝试,用了一些互联网的手段,比如说我们加强外部的合作,比如说我们上门取送车给客户提供便利,目前上门取送车也只是局部,他解决了用户服务难的一个问题,客观说做新能源的服务无论是从渠道上、从技术上、从价格定位上,对我们来讲挑战不小,你从最开始就要定标准,我们那时候想买一个成套的耐高压的螺丝刀扳手,但在中国找不到,在国外也找不到。后来就要求一些做这方面工具的设备商给我们开发,没有人给我们做,就没有人愿意为你投入,因为你的量太小了。后来我们说服了一家国产的品牌帮我们开发了,他们冒险之举为他们后来赢得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因为后来新能源产业起来了,其实给用户其实提供服务,从具体一个耐高压的扳手到整个服务标准到服务的便利性,还有最早你备件也供应不足,你维修时长,他方方面面涉及到服务质量,而传统的燃油车相对来说这些问题没有,谢谢。
赵云:好,刚才高总讲到所谓比亚迪当时对新能源汽车来势汹汹准备不足,其实我们从去年到今年都看到比亚迪的确是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燃油车,我们也看到了的确有这个变化。上面我们简单的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每一个细枝末节,这每一个细枝末节又性命攸关,企业的成败在某一个细节当中,所以说我们最后一个总结的问题想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的夏院长帮我们来总结一下,您觉得新能源汽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变革?会促成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和新的服务?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大,所以说请我们最重头的嘉宾谈谈看法。
夏国强:这个问题确实很大,我个人的理解新能源汽车这种基础路线的出现是科技的一个选择科技的进步,他的动力输出方式跟传统汽车确实是差别很大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又与新能源汽车进行融合,所以说会带来各个领域包括IP,包括通信,包括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所以从产业上来说,从生态上来说真的是越来越复杂,当然这个给汽车行业也是带来的机遇跟挑战也是越来越大也是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后续肯定是与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特别是随着5G的发展通信的技术,包括前面领导讲的信息安全方面,这些都是要融合到一起的,新能源汽车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而且很多技术会融合到新能源汽车里面,后续有可能不是说是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智能出行工具,所以说相关的新造车势力可能都是有共同的认识。那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挑战主要是安全,包括传统的主被动安全,包括未来的一些通信安全、信息安全,这会是未来行业共同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需要主机厂、需要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相关领域所有的群体共同来面对的,而不是说只是车厂自身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一个综合体,后面相关的一些高端技术会在这个载体上冲撞。
但是我个人来说对这个产业的一个前景还是特别的乐观,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随着中国上下游一些汽车的配套企业,随着中国主机厂的投入,专一的一个程度,对汽车产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越来越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