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发动机电气化是必然的趋势 如何达标合规是整个技术升级的核心
2019年11月5日,由寰球汽车主办、V讯网承办的“燃擎·际会”——2019年汽车动力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暨驭山挑战赛颁奖典礼在京顺利召开。
2019-11-05 | 出处: V讯网 | 责编: 陈斌
2019年11月5日,由寰球汽车主办、V讯网承办的“燃擎·际会”——2019年汽车动力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暨驭山挑战赛颁奖典礼在京顺利召开。
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节能环保这一大课题。当下,新能源车技术有待优化,距全面满足社会需求仍有距离,传统内燃机仍需履行使命。与此同时,多元化市场需求使得未来汽车动力技术路径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次论坛,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将围绕未来汽车动力格局与内燃机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论坛中,IHS Markit中国轻型车动力系统分析师张文娟表示:“发动机电气化是必然的趋势,车企必须考虑的自身产品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如何达标合规将成为未来推动整个技术升级的核心因素”。
以下为IHS Markit中国轻型车动力系统分析师张文娟的发言实录:
首先非常感谢寰球汽车邀请我们公司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可能确实站在这个舞台上面孔比较陌生一点,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公司。IHS Markit是一家专门提供市场专业信息咨询服务的一家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汽车业务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之一,我们提供从整车的生产、销售到动力总成三大块,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以及到核心零部件从平台级别到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预测。而我们的产品可以覆盖到未来七年到未来12年整体的预测,今天其实在这里更多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尤其是整个中国乘用车发动机市场在未来的七年会出现怎么样的一个变化。
今天跟大家的分享主要围绕三个话题,第一个就是我们公司基于现有我们对于整个市场的了解。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产量我们预测是怎么样的?就是告诉大家未来到底我们的这个中国市场还有多大的增幅,第二个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随着电气化的动力总成的趋势影响,未来究竟有多少的车子还需要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发动机,以及未来这样的车企他在他的发动机基础的革新和投放过程当中,他需要怎么样的新的技术,需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也希望通过今天比较简短的分享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样一个市场。
首先我们先来看我们公司对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一个预测,这边我们是对整个轻型车做了一个长期的预测,而其中我们重点来看一下中国乘用车市场,2019年我们中国乘用车在经历了过往十年蓬勃高速的发展,在2019年受整个大环境以及整个政策的影响,确实出现了-9%的增幅。2019年的基数较低,2020年复苏是否真的可以出现,我们基于现有对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现有法规政策的了解,以及我们对于合作整车企业产品规划投放的一个了解,得出在2020年可能对于整个乘用车市场我们还是认为会有2%的增幅,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支柱型行业,我们一线城市有置换的需求,这个将成为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未来最核心的一个动力,而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整体的增速逐渐放缓,我们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正由高速的发展,进入到高质量的发展。而所谓的高质量则需要车企推出更高品质的车,这些高品质的车都需要更为核心的产品和技术。
第二个来看一下对于中国乘用车有一个大的背景,其实不管是讨论新能源还是纯电动还是各种燃料,都是动力总成电气化不可避免的途径,比较宏观的来看一下整个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一方面从法规政策上,面临油耗法规越来越严苛,排放法规越来越严,以及我们对于新能源双积分电气化发展的压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车企会越来越多,新车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车子,最直接的是对于驾驶舒适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随着过往的发展,消费者已经转向年轻消费者,消费喜好所带来的品牌忠诚度,让整车厂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SUV的增长,他带来的就是车重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带来油耗的增加,而同时车企又面临一个降油耗的严苛压力,企业不得不进行轻量化来缓解他的油耗压力,因此在发动机上小型化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以及对于变速箱产品的优化升级。
另外就是对于不同发动机技术的应用,如何做到发动机的小型化,同时又能够满足车辆的动力性的要求,是需要各种技术的叠加。对于整车企业而言,这么大的一个从法规到消费者的压力,包括整个市场的竞争,利润空间在不断的压缩,那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或者说要精细化的一个控制可以更好的获得更多的增长,那对于发动机平台要做到一定的整合。未来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是燃油经济性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研发成本的压力,带着这样两个压力看一下对于中国未来市场整体的概况。
首先大家之前会比较关心对动力总成电气化。首先根据我们预测,到2026年的时候其实纯电动有20%的增幅,除此之外不同的混动方式,从燃料电池到插电式混动以及低成本节油的选择,未来都成为推动整个市场不同的布局。而这样的一些多的混动技术的应用对于发动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发动机都可以适合所有的混动技术路线。第二个也是刚才我们提到了,即便说未来中国的乘用车混动路线将会进行一个多元化的选择,但核心依然由汽油的发动机为主。根据我们公司的预测,到202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依然还有80%的车子是需要发动机的,是需要汽油发动机。对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未来可能是78伏取代12伏的启停,未来到2020年对于不同的企业他电动化的趋势也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的趋势则反应到了他们对于整个发动机产品的一个规划上面。
我们对于整个发动机的平台做了一个统计,从2006年到2026年,发动机的安装量并没有很多的增加,平台是在降低,而更多的单个发动机平台他所搭载率是在不停的上升,这个就是整车企业在做的成本控制的一个最直接的应用。就意味着从1.0L到1.5L,需要多个发动机功率段,涵盖A级到整个D级车,在未来如果有1.5L,我们可以涵盖A级车到C级车,这样的一个发动机的小排量承载大车子的应用,对他动力性的需求其实就是更多来源于技术的叠加,就是技术的模块化的使用。在过往过程中,中国的发动机技术以多点电喷和自然吸气为主,他的燃油性有限,未来更多的技术不再做一个单一的应用,而是做多联组合,更多未来以缸内直喷和增压作为一个技术路径。我们举了一个车企发动机平台应用的例子,在过往当中,要推动6款发动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技术,在未来就是2026年投产新的发动机平台的时候,已经从传统的六款发动机缩减到了三款,更多使用缸之直喷的增压技术,一方面实现小型化,另外一方面保持动力性以及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的应用。针对不同的排量发动机,从2010年到2026年,可以看到整个发动机,尤其是小排量的技术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围绕像1.5T以下这种1.0L、1.2L甚至是1.3L小发动机的应用,他对于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会成为比较标配的技术。
我们一直在强调发动机轻量化,包括对于刚才崔东树老师讲的中国乘用车SUV市场未来合资品牌即将进来,自主品牌是否会捍卫住原来的轿车市场。轿车市场是小排量发动机应用的趋势,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26年1.4L以下要达到35%的应用,在这样的发动机产品和技术推动过程当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能力,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26年美资企业会超过50%的引用都是三缸机,对于日系企业,他1.5升和2.5升发动机热效率非常高,对于增压技术就没有做那么多应用,而三缸一直不是他们的重头。从技术的角度我们知道1.5T的动力并不弱,他完全可以满足你在城市工况的需求,但是消费市场可能在短期之内还是会围绕这样的一个技术参数单个对比,包括为什么大家对于三缸一直还是有一点点的抵触,同样的,对于整个消费市场或者是整个消费者信息的建立,可能还是需要各家的品牌或者是各家的车企做更多的宣传和推广,对于我们自主品牌而言,未来发动机的小型化一方面有助于他对轿车市场的地位捍卫,更重要是在48伏基础节油路线应用过程当中,发动机小型化更好的与这些技术进行叠加的应用,包括车企赢得他的市场份额。
今天就简单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整体而言基于公司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预测,整体的增速已经放缓了,从高速转向高质,竞争更加的激烈,无论是SUV市场还是轿车市场。第二个,电气化是必然的趋势,都要考虑自身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的一个选择,如何能够面对你达标合规将成为未来推动整个技术升级核心的因素。第三个就是混动技术路线其实并没有直接的扼杀了所有的发动机,他反而其实给各个像小型化的发动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当然也会在技术上带来更多的挑战,以上就是我对整个中国市场发动机的简单的分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