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要上天了!计划年内发射卫星,正大规模社会招聘
吉利要上天了!不是辘爷白天说梦话。
2020-03-03 | 出处: 车轱辘话 | 责编: 崔浩凯
吉利要上天了!不是辘爷白天说梦话。
刚刚,有媒体透露,吉利科技集团下属公司——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首发双星的定型研制,将于2020年发射入轨,进行技术和通信系统的验证。
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涉及近40个职位、超100人的社会招聘。
据了解,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的一级新兴战略子公司,简称“吉利卫星”,于2018年10月正式组建,团队核心技术成员均拥有多年国家航天项目研发经验。
辘爷了解到,该公司主要负责吉利全球未来出行星座系统的组建与运维,布局以自有卫星星座为核心的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服务人类未来出行生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吉利就与航天科工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通过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方式,在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商业运营等方面综合开展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重大项目合作,推动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转化。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与航天科工三院签署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高速飞行列车等项目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上周,辘爷就比较过全球汽车首富马斯克和中国汽车首富李书福两者之间的差距,其中就提到了,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和回收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李书福在这方面的积累近乎为零。
没想到话音刚落,李书福就玩了个“大”的——发射卫星。
李书福的发射卫星业务和马斯克的火箭发射,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目前还不好得出结论。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马斯克通过造火箭、造卫星、发射卫星,构建起了一条龙式的太空商店。
马斯克称,这是基于他火星殖民的使命,通过用互联网公司的高效运作,创立了SpaceX,并将其他行业的技术知识有效迁移到了火箭上,实现了造出更便宜、可回收的火箭,从而降低卫星发射的成本。相比传统不可回收火箭,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太空业务的市场充满想象,也是众多企业相继发力的战场。有美国媒体2018年11月刊发文章,原题为“中国初创企业正大举进军太空业务”。
文章描述,随着中国初创企业准备大胆地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等美企展开角逐,以在太空市场分得一杯羹,如今太空已成中国商界的“新边疆”。
目前,中国已有约80家太空技术初创企业投入运营且竞争日渐加剧,他们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次数将很快超过令人失望的(失败)次数。因为竞争激烈,注定了这是个充满风险的行业,须克服复杂的技术挑战。
2014年,北京开始对私企开放太空产业,政府希望通过此举让中国在迅猛发展的全球商业太空业务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业创收3480亿美元,主要来自制造、发射和经营卫星等业务。
业内人士估算出的中国约80家太空初创企业中,大部分是制造卫星及开发相关软件应用,但其中多达10家企业正在开发发射工具,以期有一天与目前的西方国家和私人发射机构(如太空碳素技术公司等)在竞争商业合同方面一较高下。
中国并非唯一怀有商业太空雄心的国家,巴西、印度、日本和阿联酋等如今也在争夺发射业务。
尽管中国开发美国市场受到华盛顿阻碍,但这并未阻止中国国有空间机构赢得欧洲的发射合同。
而中国私企进军全球卫星业务,提供了更廉价发射成本的前景,将惠及无论是长期客户抑或那些寻求新方式利用该技术的新兴产业。
中国许多民营卫星企业正开发成本相对低廉的微型卫星——每次能被发射多颗并提供广泛覆盖。
专家说,极具成本效益的微型卫星与商业发射结合,正“打造一个全新市场”,这将令太空服务更容易获得,并吸引那些此前从未使用过卫星的全球企业。
此前,由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发射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首发未能入轨,但并没有阻挡更多中国竞争者的前赴后继,吉利卫星便是其中之一。
吉利科技集团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由李书福于1996年成立,注册资金1.6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智能无人飞行器、环保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等。拥有曹操出行、太力飞行汽车等业务版块。
近段时间以来, 吉利汽车方面也是大动作不断。早在2月10日,据交易所公示的信息显示,吉利汽车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筹划进行业务重组。
双方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将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这也预示着,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将进行合并,从而诞生出一家全球大型跨国车企。
再说几句
据吉利汽车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累计销量达136.15万辆,虽然同比2018年下降9%左右,但吉利汽车仍为国产品牌中销量最高的车企,同时吉利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冠车企品牌。
在汽车领域雄起的吉利李书福,能否在未来的太空领域复制汽车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成功与失败,至少,李书福有勇气迈出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