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救市,汽车很难再现17年前非典加速汽车进家庭那一幕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17年是一个轮回。如果不救市,汽车行业很难再现17年前非典加速汽车进入家庭那一幕。对此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
2020-03-11 | 出处: 大周说车 | 责编: 崔浩凯
汽势Auto-First|周光军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17年是一个轮回。如果不救市,汽车行业很难再现17年前非典加速汽车进入家庭那一幕。对此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冠肺炎让汽车行业遭遇“疫”,连续两个月出现断崖式下滑。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汽车行业销量下滑78%,有个别大规模企业出现了月销仅2000多辆的现象。原本遇囧的汽车行业因“疫”按下暂停键。和所有行业一样,汽车行业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并希望再现勃勃生机。但是,如果不救市,汽车行业很难再现17年前,非典加速汽车进入家庭那一幕。
2003年非典加速汽车进入家庭
2003年5月23日,我在信报发表了《过有距离的生活》的“大周说车”专栏,详细报道了非典时期汽车行业的现状:
如果你胖了,请留意一下你身边的朋友,前提是他们是卖车的,保准儿没胖;再留意一下,上班以后,你身边开车的同事肯定又多了。汽车行业可能是在此次突如其来的非典中受冲击最小的行业之一。因为我们看到,非典加剧了轿车进入家庭的进程,不少人在这个特殊的季节开着小车过上了有距离的生活。
重要的佐证之一是,今年4月全国轿车的销量突破16万辆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有增无减。
不信你去市场看看。
京城各大汽车市场的客流显然在减少,戴口罩逛车市的人明显增多。难怪卖车者把前来逛车市的戴口罩的人称作是“财神”。亚运村汽车市场内经销雪铁龙品牌的神龙京津和龙运两家经销商4月的卖车数量将近400辆。而雪铁龙品牌在4月的最终排名中是亚军,冠军是夏利,季军是捷达。福美来、奇瑞等车型的销量也相当可观。在所销售的车型中,10万元左右的价格仍然占据了主流。
车市上戴口罩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车。经销商所说的口罩指的是贴有“此车已消毒”的字样。在奥迪的一家经销商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给车消毒的认真劲儿如同医生给人看病一样仔细。门把手儿、车锁、方向盘、后备厢,凡是人能摸到的地方都实行定期的消毒,每送走一位客人,工作人员把整个车身再进行一遍全面消毒。据说,仅消毒液一天的成本就高达180元,还是一辆车的。难怪工作人员称,能胖才怪呢!从中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客人多的程度,还有就是普通消毒液会对车身产生腐蚀,商家自称大多用的是高级消毒液。上海大众为了使市场不出现断货现象,仅用于给职工预防非典的支出就高达300多万元。
再把目光从市场转向道路。
前段车辆稀少的日子,北京主要道路又出现了另外一支生力军——练车一族。在二环、三环、四环等道路上,随处可见车后风挡玻璃上写有新手、新车、实习字样的练车者。来自交通管理部门的消息说,自北京市实施核发临时牌照以来,已经发放了上万副临时牌照。
加剧轿车进入家庭的由头自然是非典。由于非典,有钱的当然就更果断地买车了,手头钱并不富余的也就凑点也买了。分析买车人的心理,大多数人认为:现在买车就是买健康。哪怕是辆奥拓,也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了。
而这个时候,业内人士又开始担心了。担心的是,非典之后车市还能否持续旺销。理由是现在有些人的消费能力已经提前释放了。
众多企业对此的说法是,担心是多余的,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先抓住,至于以后,那再说。
记者了解到,凯越、飞度、阳光、美人豹等新车还将如期上市。
不救市就难以再现17年前那一幕
与17年前非典期间,经销商不为卖车发愁相比,现在车企和经销商为集客使出浑身解数,集客还是难以奏效,也有很多人指望疫情结束后,车市能立马打个翻身仗。实际上很难,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刚需没那么强烈了。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家庭中有车者虽然凤毛麟角有些夸张,但是一半家庭没车是现实。非典加剧和释放了汽车的刚需。当年4月,仅亚运村汽车市场的神龙京津和龙运两家经销商,一个月卖车就接近400辆。如今,汽车已经非常普及,刚需的市场不可能再复制。没车的刚需和不强烈的换车之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
第二、消费观念变了。从非典到新冠肺炎,因“疫”而变的不止是疫情,更是消费理念的变化。和17年前必须买车的普遍心理相比,共享和汽车租赁等新兴业务的出现,与消费者不一定非买车也能有车开的观念产生叠加。因此,不能指望疫情结束汽车行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场景。
第三、想买未必买得了了。为了缓解拥堵,很多城市出现了限行以及买车摇号等政策的限制,导致想买车的一小部分刚需受制于稀缺的号资源,难以产生规模红利。
第四、疫情的机会在健康车。这可能是并不大的市场机会,疫情催生人们对安全、健康、环保车的刚需,有换购意愿的人群是“疫”后的生机。
但愿救市的传言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