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EV,不只是“来了”
2020年被称作是丰田的“EV元年”:C-HR EV、奕泽 EV、雷克萨斯UX300e连续3款纯电动车型的陆续上市,让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终于有了丰田的身影。
2020-06-12 | 出处: 汽车商报 | 责编: 夏晓鹏
2020年被称作是丰田的“EV元年”:C-HR EV、奕泽 EV、雷克萨斯UX300e连续3款纯电动车型的陆续上市,让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终于有了丰田的身影。
对此,有人感叹丰田终于“来了”,毕竟没有丰田的纯电动市场是不完整的;有人则认为,丰田的“迟到”,已经错过进入中国纯电动市场的最佳时机,丰田EV注定难以延续燃油车市场的辉煌。
其实,了解丰田的人会知道:丰田的“来了”,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进入市场,其背后往往是一整套商业模式和未来规划。从这个角度,如果说造车新势力们是一个个充满激情的短跑运动员,那么丰田更像是一个始终保持自己配速的马拉松选手——他也许不是第一个出现在你视野中的,但是当你在赛道上看到他,也就意味着比赛正在进入属于他的节奏。何况,丰田还是带着“电动化汽车累计销量15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也是一种电动化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和延续性)的光环,进入中国纯电动市场的。这样的对手,显然值得所有人重视。
其实,纯电动汽车只是丰田全方位电动化的冰山一角。与很多企业全力以赴布局纯电动不同,丰田全方位电动化包含了HEV、PHEV、EV和FCEV等多种类别,并且在蓄电池、电机、动力控制单元(PCU)三大核心技术上,拥有良好的技术传承和模块化设计。换而言之,当其他企业还从每年几万辆的销量中均摊研发、生产成本时,丰田在首辆纯电动车型进入市场前,已经拥有了1500万辆的研发经验与市场沉淀。因此,对于纯电动汽车市场,丰田不只是“来了”,更是在全球销售1500万辆电动化汽车的基础上有备而来。
另一方面,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前,丰田也早已经稳步布局到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就在几天前,丰田汽车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北京亿华通等五家公司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不仅让丰田站在燃料电池时代的前沿,与多家中国重量级汽车企业的合作,也更展示了丰田在这一领域开放与自信。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纯电动时代的丰田已经“来了”,燃料电池时代的丰田也已经提前“来了”。
如果说燃料电池还是“未来战略”,那么已经上市的丰田EV,无疑是对现有纯电动车市场格局的一个巨大挑战。人们对丰田EV最大的误解也许在于:丰田是燃油车市场大佬,但却是电动汽车市场的新军。这样理解,显然小瞧了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实力。从上世纪70年代着手研究电动化技术的丰田,80年代便已经推出了3款电动汽车,90年代的TownaceVan EV和RAV4 EV更是当时纯电动汽车的代表。
丰田在纯电动领域的优势在于:基于TNGA架构打造所有车型,均能够利用电动化开发所积累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多个市场向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这种平台优势,在奕泽 EV与C-HREV的身上不难看出:领先的十年电池容量保持率背后,是丰田HEV成熟技术的应用;更低的NEDC综合工况百公里电耗,同样得益于丰田的电动化汽车经验。
也许,丰田在纯电动领域还缺少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洞悉:比如消费者更期待的超大触摸屏与足以抵抗焦虑的超长续航里程。但是对于丰田来说,如果消费市场真的需要,后续的产品策略调整显然并非难事。不过当下,丰田似乎更希望让消费者认同自己的纯电动理念:一辆拥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及更出色的安全性能的纯电动汽车。
有人说丰田就是这样的企业:在实用技术上,他极少激进却肯定不会落后,在产品理念上,他可能不是惊喜最多的,但很可能是让人回味最久的。丰田在纯电动市场的第一波操作,显然印证了这一说法。“丰田式EV”的理念能否成功还需要交给市场与时间去回答。
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企需要思考的是:丰田来了,我们要如何应对,要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