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进步有目共睹,血拼合资做强中国车不再是空话
中国品牌已经用实力抵御了合资品牌的冲击,拥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021-03-19 | 出处: 车市裴聊 | 责编: V讯网
中国品牌已经用实力抵御了合资品牌的冲击,拥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上升了2.3%,与合资品牌的占有率差距从21%缩小至14.8%。
销量与市场份额齐飞
经过二十余年的蓬勃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形成马太效应,强者在市场的洗礼下大放异彩。
长安汽车1-2月销售中国品牌乘用车25.6万辆,吉利销量为23.4万辆,长城汽车为19.1万辆,超越了东风日产、上汽大众等合资劲旅,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如此,中国品牌的销量远超合资品牌。低端的宏光MINI EV销量一骑绝尘,连续数月夺得销量冠军,高端的汉EV等销量亦是连续数月破万,蔚来的平均交付价格已经比特斯拉高出近50%。
《车市裴聊》认为,中国品牌已经在销量、技术等层面抵御了合资品牌的冲击,拥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在这种势头下,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长安、吉利、长城脱颖而出,不仅赚得了利润,更为中国汽车工业赚得了尊严,给唱衰国产汽车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事实证明,中国人能造好汽车,能经营好汽车工业。
时势造英雄
中国品牌汽车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的增强,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这给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中国品牌生存环境今非昔比。
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技术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民族自信心显著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大大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并且以用以购买和使用国货为荣。“中国制造“,不再是负资产,这给中国品牌汽车在国内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中国车企自身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向上突破,实现了品牌、技术、实力的增长,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首先,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中国汽车高端化意识觉醒,各车企纷纷向上突破,推出定位高端的子品牌或车系,比如WEY、领克、星途、UNI等都是积极的尝试。如今中国品牌已经在10~15万的区间内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正在向20万区间发展冲锋。先行者比亚迪汉、蔚来、广汽AION等已经凭借新能源车型率先在20万元以上的区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中国车企从过去的逆向研发纷纷转向正向开发,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缩小与国际车企的差距。
比如长城汽车投入近300亿元研发柠檬平台,令长城汽车的制造水平、车辆质感有了显著的升级,并且投产了全球首款横置9DCT变速器,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自主研发让中国车企开始有机会率先搭载世界领先技术,而在中国车企没有研发能力之时,最新技术处于列强的封锁之中,中国车企基本无缘。如今自主高端核心技术的突破,让中国品牌的汽车与合资品牌的汽车可以站在同一舞台上公平竞争。
再者,中国品牌不断的引入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理念、流程、设备,实现高度自动化,整体良品率向合资车企看齐,质量和寿命都更有保障,逐渐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实现正面口碑积累。
在耐久性测试方面,奇瑞、吉利等车企引入了国际最先进的测试系统,可以模拟汽车在行驶数十万公里之后的状态,工程师根据测试结果反复改进结构和零部件的选用,保证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新车都拥有达到标准的耐久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减少预期寿命方面的差距,给消费者更强的信心。
还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车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造型、NVH、底盘调校等方面积累的人才和经验相对的不足,比亚迪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引入顶尖人才弥补自己的短板,与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互补,提升新产品的竞争力。汉,作为一辆超过22万元的中国品牌轿车,实现了连续数月销量破万,足见这种战略的威力。
其它他厂家也通过委托开发的方式,聘请欧美公司进行设计、调校等方面的工作,来提升新车品质,缩小与合资品牌的差距。长安、长城等车企甚至建立了全球研发体系,在世界主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成立工作室,利用全球资源来保证新车型技术与国际同步。
通用部件方面,如喷油系统、悬架系统、玻璃、轮胎等,中国车企更是开拓国际供应链,诸多零件都与合资车企采用相同的供应商。如此一来,中国品牌在流程、设计、生产、部件方面都与合资车型的差距越来越小。
新形势、新能源、新未来
如果说传统内燃机时代,中国品牌处于跟随者的角色,那么到了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就开始扮演创新者的角色了。
新能源时代,传统的燃油车价值体系被颠覆,核心技术迭代速度快,中国车企决策灵活的优势很大。
而且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壁垒比燃油车更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已经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开发和生产制造,可以在不依赖西方技术支持的条件下,独立实现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因此在电动汽车时代,中国品牌的进步速度不受西方供应商的限制,中国品牌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智能化方面中国车企更是一骑绝尘。如今年轻消费者对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今天人们对自动挡的需求已经远高于十年前。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有超过6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功能付出额外的费用。
中国拥有阿里、腾讯等众多互联网及科技公司开发智能驾驶相关技术,中国品牌近水楼台,取得了先发优势。
而合资公司仅有少数企业赋予中国区域团队充分的权限,才能在部分新车型上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使用智能系统。大众、丰田等相对“固执”的合资企业,则在智能化体验方面远落后于中国品牌。
过去,很多人断言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会受到严重挤压,幸存者寥寥。如今来看,这种担忧已然明日黄花。在中国品牌飞速进步的同时,合资车企却没有革命性的变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中国品牌在品质技术方面做到了令消费者放心,又有性价比的优势加持,合资车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躺赚成历史,必须是有实力、有诚意、愿意把新技术拿到中国、尊重中国市场的合资企业才有可能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
如今,合资或自主的标签,已经不再是消费者评价汽车的唯一标准,合资不再是高端与可靠的代表,这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于上进的中国品牌来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