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危机,汽车产业供应链商家等为缺芯谋良策,期待早日解决芯难。目前,车企头顶缺芯压力,又夹杂其他成本上涨因素,涨价已成部分车企自救的选择,最后,由消费者为上涨的购车成本买单。
求芯难
全球遭遇疫情等多种原因,芯片这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产品难题,让众多汽车产业链上的商家畏难不已。从去年起,车企减产或停产的消息满天飞,今年3月,因芯片短缺,蔚来宣布停产5天,该消息直接影响到其股价。此外,其他车企如丰田、日产、本田等也下调产能。据悉,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虽占韩国市场七、八成,过往实力、销量可观,但也抵不过“芯片荒”,其只剩两至六周的芯片库存。由此可见,缺芯冲击之大。
在如今小小芯片对整车控制力愈发强大的背景下,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就高端车型来讲,芯片可助其实现自动驾驶、动力与传动、车载娱乐等功能,执掌整车产品值大于“半壁江山”的分量,使车企对它不得不另眼相看。
既然芯片如此重要,我国为什么不能保证芯片自给自足呢?芯片种类多,车规级芯片的生产更是难度大。业内权威人士称,芯片不是加速后就能顷刻产出,而我国缺芯可能会持续10年之久。为了应对芯片难关,我国从政策上给予了企业扶持,明确推动车规级芯片等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制等。
不仅中国,国外车企也受制于缺芯,疯狂从供应商处找芯片。供应商如位居全球汽车产业龙头的一级供应商大陆集团,帮助缺芯严重地区调用自身库存产品。他们的客户涵盖不同国家,但调用行为只发生在通用芯片产品上,对于针对性强的芯片,供应商亦无法挪用。为解“芯”难,美国一些汽车行业组织,通过向政府提意见,呼吁采取行动解决芯片生产问题。求芯若渴,车企即使想从非常规手段购芯,也要支付高于市场价约200倍的金额。
车企、社会组织、政府等都在为芯片救援出力,以待足量芯片出现。
扩产难
那么,在芯片供不应求的市场地位下,芯片厂商即时扩大产能岂不是可以狠赚一笔。实际情况是,芯片厂商依旧按照原有的能力出货,且先给厂家出货5%,与上游芯片商多次交谈的人士还说,这样的生产速度不至于立马让车企停产,却会随着持续的减产,顺延公司战略。
依该位业内人士所见,芯片厂商有两种扩大产能的选择,一种是建12英寸厂,单位时间会生产更多芯片,但未必有能支撑起该产能的芯片量需求;另一种是建8英寸厂,问题在于生产设备稀缺,难以集齐全量设备投入生产。
其实,芯片厂商要考虑远不止于此。“芯片荒”究竟是一时所困,还是长期存在?前者没有扩大产能的必要,后者则要多考虑清楚。
这是因为,齐备扩建产能条件下,芯片厂从建厂到产生有效产能要两年时间。重点在于,两年后,全球“芯片荒”还存在吗?到那时,很大可能芯片没那么匮乏,意味着芯片厂现在扩建,两年后或会产能过剩。
也就是说,堵了芯片厂商扩建渠道,车企缺芯又增加一重确定性。
买车难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国内汽车行业车用芯片自研率仅10%。缺芯让我国车企在产车上无法大展手脚,进而减产。据悉,2021年,全球缺芯会造成市场消失200万至450万辆车,全球汽车产业营收缩减606亿元。据称,汽车缺“芯”或于今年第三季度得以缓解。
汽车产业缺芯持续数月,带来了芯片价格的上涨。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其他零部件也发生了涨价。比如轮胎产业,像韩泰、佳通等外资轮胎企业已涨价大于5%。他们涨价的原因是,去年橡胶价格涨价,天然橡胶价格较去年年初涨幅超30%,合成橡胶价格涨幅在50%左右。同时,轮毂价格上涨已突破16000元/吨大关,有不少铝圈轮毂企业将价格上调为20~100元/只(件)不等。
汽车零部件成本上涨,造车成本抬高,是否会使消费者买车更贵?
车企反应显而易见,5月8日,特斯拉微博发布,即日起,特斯拉Model 3(参数|图片)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将上涨1000元人民币。此前的3月24日,特斯拉Model Y(参数|图片)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均上调了8000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国产版特斯拉已涨价二次,而Model 3系列在年内已调价6次。另外,福特、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公司等皆已宣布调高其车辆售价,降低产量下降的影响。
直播车市
全球汽车产业缺芯已持续数月,至今仍在蔓延。业内人士称,我国缺芯状况或在今年第三季度予以缓解,也有业内人士称我国缺芯会持续10年,无论如何,我国都要将自研芯片的能力掌握在手,造福车企,降低购车价,回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