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里:汽车发展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增长59.7%和57.6%,汽车行业复工复产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减征购置税、放宽汽车限购等在内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提振汽车消费。可见,汽车已经是国家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2022-06-14 | 出处: 苏雨农的长镜头 | 责编: 谷博文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增长59.7%和57.6%,汽车行业复工复产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减征购置税、放宽汽车限购等在内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提振汽车消费。可见,汽车已经是国家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人也在积极行动,携手同心,攻坚克难。6月15日,寰球汽车、乾梁汇、未来车科技将联合主办《危·机--“新常态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云端峰会》,汇聚行业内外同仁,分享行业预判,交流转型经验。在会议前夕,寰球汽车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分析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汽车产业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李万里首先回顾了7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经历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一是从农业国转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阶段。建国之初,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确定了156项工程,其中汽车就被定位重点建设项目。从建设一汽开始,到之后的二汽、重汽、南汽,国家相继建设汽车厂,布局汽车产业。
二是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发展阶段。199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明确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是建成现代化工业制造大国的发展阶段。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制造大国的战略定位。推动形成全球唯一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汽车生产消费大国,再一次明确汽车是支柱产业。
但是,在2014年以后,汽车产业面临的情况有所变化,李万里说,在当时,汽车被视为污染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和交通堵塞的“元凶”。而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不确定性。因为因为汽车行业突出了、发展了,引起了其他结构的平衡,才觉得汽车怎么出现了这么多问题。
而在本次疫情期间,中央明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恢复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再次被提及,并上升至“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高度,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汽车产业在中央提出的四个支柱产业中首当其冲,可见汽车产业地位的重要性。
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汽车工业在被不断的正面认识,反面认识,而且在不断的提高它的战略任务要求。可见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在工业经济领域所起到巨大作用,其地位之重要。
在李万里看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直伴随着变化和不确定性,甚至他认为,变化和不确定性,就是一种机会或者机遇。此次汽车产业在抗击疫情的整个过程中,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艰巨的任务,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寻觅新发展路径的过程当中,汽车产业担当起了这个新的历史使命。
汽车是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转折性符号
李万里指出,面对疫情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的经济布局需要重新调整。国家对汽车产业抱有十分的信心。最近以来,国家发布了很多重要文件,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位置,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
他介绍说,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进入到工业经济,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数字经济的时代。规划中只提到了一个和传统工业有关系的工业产品,就是汽车;而且从基础设施的新兴领域,从产业链供应链,从数字经济的公共设施的范围,从上到下都提到了汽车。李万里认为,国家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把汽车摆到了很高的位置。此外,结合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的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结合数字经济的里面提到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里提到三个基本词,这是第一次把汽车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之间致密的关系,内在的逻辑,说的如此清晰。李万里认为,汽车甚至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转折性的符号。
此外,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纲要中,在第九章讲到,要发展壮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要构建产业的新支柱,第二个是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产业体系的新支柱里面提了很多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这时候汽车又变成了战略性。不仅是能够稳住经济基本盘,而且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李万里认为,国家认可汽车产业,而且我们明确的任务又与国家数字经济时代的目标紧密结合,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信心所在,作为汽车人,应该感到既艰巨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