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预言家观点】提振车市 吃“补药”不如吃“泻药”
如果说诸如汽车消费税减半这样的政策对车市来说是一帖“补药”的话,将那些现在仍在执行的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取消,则可视为是让车市健康起来的“泻药”。既然“补药”治标不治本,不如试试“泻药”?
2022-07-29 | 出处: 吴迎秋 | 责编: V讯网
这两天,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我,7月份的汽车销售形势不太好。这是个意外的消息。尽管最终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说,汽车市场并没有像前一阵人们说的那么乐观。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3月起,汽车市场开始同比下跌,到5月份不少企业销量几乎“拦腰折断”。一下将年初对今年市场的期望值“打回原形”。在国家启动了提振经济,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汽车市场从6月起明显回暖。特别是一些头部企业在6月一个月的时间内,将半年的“销量缺口”补上,完成了上半年的销量目标。让很多人觉得今年的汽车市场依然可以保持好的增长势头。有权威机构还预测,从6月份起,下半年汽车市场将保持逐月增长的态势。到年底乘用车市场较去年同期相比会有200万辆左右的增加。
7月销量的不好消息,是否“打脸”权威预测,很快就会得到验证。实事求是说,当前要精确预测市场变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不可否认,6月汽车市场的回暖是政策因素导致。市场的外部人为因素占据主导。汽车市场好不好,关键看经济指标。人民收入提高了,腰包鼓了,自然就会消费;生活安稳了,自然就会想到消费升级。很显然,受疫情影响,以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还是非常明显的,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启动一系列的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由此看,汽车市场仍然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特点没有变。
对于要不要用政策拉动汽车消费,一直有两种声音,反对者有他的道理。市场就是市场,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市场规律有其自身的调节本能,外部的干预,尤其像政府政策这样的无形手介入,会让市场失去真实,让市场主体的企业迷失方向。政策的介入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摁下葫芦起了瓢,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会带来一堆新的问题。如果说7月份市场下滑的消息是真的,那一定是6月份的市场是“失真”的。只是权威机构的常用工具和模型没有检测到罢了,那不是权威机构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政策拉动看作是“医治”当前经济下滑症的一帖药方,这样的拉动常常是有用的,但也是无奈的。问题是这药吃到什么时候才停?从当前的情况看,连续“吃药”可能是汽车市场的一个大概率动作。也许国家政策就那么多,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还会出台不同的政策。这样的情况下,车企会不会产生药物的依赖,消费者会不会等最好的“药”出来才“服药”?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想想。
既然,汽车消费对中国经济提振很重要,政策对拉动汽车消费的效果这么明显。我们是否应该设有另一个政策思路呢?即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好好梳理一下,过去各个地方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有多少?有人说,像北上广这些汽车消费大省,如果将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松绑,立竿见影就有几百万辆汽车消费增量。这的确是一笔好好算算的账。如果说诸如汽车消费税减半这样的政策对车市来说是一帖“补药”的话,将那些现在仍在执行的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取消,则可视为是让车市健康起来的“泻药”。既然“补药”治标不治本,不如试试“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