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触电”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
“纯电究竟能不能越野”,成功接力“增程是不是落后技术”,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从长远来看,电动化是越野车不能回避的话题,但在迈向电动化的路径上,也许更多取决于市场的抉择。
2022-09-02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短短不到一个月,越野车市场就乱成了一锅粥。
8月27日,东风汽车旗下猛士M品牌正式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进军“纯电越野”市场的品牌。
而在M品牌孤单进入纯电越野市场之前,比亚迪、吉利也陆续公布了自己的纯电越野车规划:比亚迪是将在四季度推出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品牌,吉利的雷达品牌已经公布了旗下纯电动越野汽车的产品规划。
不过,这些所谓的纯电动越野产品规划,对于已经在市场当中有成熟发展的越野品牌而言,似乎并不重要,甚至还略带有一丝讥讽。
比如,在8月17日,中国另一家主打越野产品的品牌长城坦克在一场内部沟通会上,非常尖锐的指出行业内目前纯电越野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越野车现阶段最理想的节能减排方案是混动路线。
尽管坦克保持了相对克制的新能源越野车技术路线,但对于消费者来讲还是过于敏感。
在某越野社区内,无数的老炮玩家对于当前厂商包括混动在内的所有电气化举动嗤之以鼻,纷纷叫嚣着华而不实,厂商必定会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
这群崇尚自由的越野玩家们,一面嘲讽着当前部分厂商的电气化动作,一面信奉着机械四驱的可靠哲学。
对于中国人来说,越野车是一种知道的人很多,买得人很少的产品。
在路上,我们常常能见到一种跟SUV有些相似,但看起来更加高大、方方正正、没有太多曲线的车,这就是越野车。城市周边的山坡、小溪、泥坑这种特殊环境中,也常常出现越野车的身影,它们大多三五成群,排队挑战险境,并且没人在意这是否属于“糟蹋”车。
越野车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应对特殊地形。
与其他乘用车型不同,越野车基本没有与性能无关的附件,设计只考虑坚固实用,整体最大特点是非承载式车身、四轮驱动、底盘较高、马力强、保险杠粗壮结实等。
既然称之为越野车,就意味着这类车型在技术可靠性上的要求要远超其它的产品。
当前很多人对越野产品“触电”,抱有看法的核心原因也在于,当前的纯电技术能否满足用户的复杂场景使用需求,能不能达到绝对的可靠。
不可否认,电气化在越野车上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传统越野车需要一整套复杂的传动系统,才能驱动车辆,还需要搭载大排量、长行程的发动机,并通过低速四驱进行扭矩放大,以保障车辆强大的脱困能力。而电机的直驱特性和优秀的零起性能,则使得电动越野车能够极大简化传动系统,只需通过ECU控制不同电机,便可随意完成2/4驱模式的切换,更能够在起步阶段便获得惊人的扭矩表现。
但在另外一个层面,这也更加考验车企对电控系统的调校标定功底:单台电机何时、在何种工况下工作,电子差速控制器如何分配扭矩等,都要求非常高的驱动精细程度,还要匹配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
此外,即便抛开续航能力、充电便利性不谈,电机/电池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面临涉水或磕碰时的安全性,也是电动越野车必须攻克的难题。
但在支持越野汽车电动化的人士眼中,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他们看来,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技术上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了。电动化技术在越野车上的应用没有多大的技术瓶颈。电动化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越野车来讲,显然不能回避。“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许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长远来看,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电动越野会慢慢进入消费者视野”。
但在向电动化迈进的过程中,究竟要不要直接进入到纯电越野时代?恐怕也要打一个问号。混动也许是一种能够平衡当前市场焦虑和现实需求的技术。
在行业专家眼中,对于真正能够越野的电动车,绝非现阶段新能源车型“新瓶装旧酒”便能实现的,它必定是兼顾越野需求与电动特性、定向研发的全新物种,而这需要车企有足够深厚的越野技术和实践经验。
至于说,这种全新的物种是在纯电或者是混动路线发展,还是要交给市场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