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高烧”致全球零部件价格上涨 2022车企利润或大缩水
受西方通胀的影响,美国汽车供应商成本增加。欧洲更是呼吁汽车行业要注重零部件的回收利用。权威机构提醒,今年车企利润或将呈现大缩水。
2022-09-23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2.25%-2.50%上调75个基点至3.00%-3.25%。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5次,累计加息幅度达300个几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即便如此,美联储表示仍不排除将继续加息。
美联储连续加息,正是为了治愈美国通胀的“高烧”不退。根据美国劳工部本月发布的数据,美国8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通胀指标较7月上涨0.6%,是7月涨幅的两倍;较2021年同期上涨6.3%,均高于此前的预期。
受通胀的影响,美国汽车制造商更是叫苦不迭。福特在周一盘后发布了第三季度盈利预警,并警告通胀将导致其供应商成本增加10亿美元。这导致福特汽车股价周二大跌12.3%,创11年多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约70亿美元。
美国的通胀不仅影响着福特汽车一家汽车制造商,今年以来通用汽车股价下跌约41%。通用汽车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0%至16.92亿美元。而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下跌了17%。
在汽车产业链上游,多家供应商表示,由于能源、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飙升,所有汽车制造商都被要求承担更多。有供应商表示,已将零部件价格提高了7%-20%。
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中,其中俄乌冲突首当其冲。铝材铝材零件制造商Aludyne的首席执行官Andreas Weller表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向客户要求更高的价格。仅在欧洲,由于俄乌冲突,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几乎是两年前的10倍。甚至在美国,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也比两年前高出5倍,再加上劳动力市场的进行和吸引工人所需的更高薪酬,这一情况“目前还看不到改善的迹象”。而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价格锁定周期由此前的90天变成了15天。
全球汽车行业一盘棋,除美国通胀之外,欧洲市场更是俄乌冲突影响的直接受害者。近日,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呼吁汽车行业更加注重回收利用,因为猖獗的通货膨胀导致汽车零部件价格飙升。德国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此前预计,今年将承担约35亿欧元(36亿美元)的原材料、能源和物流额外成本,在某些情况下,海外集装箱的价格上涨了8倍。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 年通胀削减法案》
面对通胀的“高烧”不退,美国除了加息的经济手段之外,同时也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内容一经披露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其中针对中国市场敌意十分明显。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向购买新电动车以及二手电动车的消费者,分别提供 7500 美元以及 4000 美元的税收抵免。但税收抵免的前提条件有二:
1、仅限在北美进行最终组装的新能源车型,这意味着所有进口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任何补贴,包括电动汽车在美销量仅次于特斯拉的起亚(全部新能源车均为进口)。
2、电池的关键矿物和组件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或与其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智利等,不含中国),且比例逐年增加。
对此,据不具名的自主头部车企董事长在一次针对投资人的内部会议上表示,“美国法规使得中国汽车很难在美国市场做下去,如果美国不改变,只好选择暂时性放弃美国市场。”这也是第一家明确表示因为《通胀削减法案》而暂时性放弃美国市场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持续加息不同,我国则是选择持续降息。对于中美的反向操作有许多人表示不解。相关经济分析人士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两国货币政策出台背景不同。美国通胀严重,继续加息回笼货币,降低通胀,避免经济硬着陆;另一方面也是货币战争的需要,通过加息推进美元升值和美元回流,造成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下跌,为下一步美元收割创造条件。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暂时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反而经济增速下滑和就业压力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采取降息有助于降低汽车企业成本,维持和扩大企业生产,促进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储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构成实质性利好,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而降息的确会造成资金外流,但目前影响不大,总体上我国仍是资金净流入,降息仍有不小的政策空间。
同时,该分析人士强调,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以及全球原材料、物流价格上涨等大环境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不利。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车企利润或将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因此车企有必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当然,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面对国际金融市场通胀,除了要储备足够的现金流同时,也同时需要加紧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确保自己的产品在终端市场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