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燃油车的下一步变革在哪里?
这两天,北京车展的火热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行业内外在密切聚焦、议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印象,是不是我们真的要重新思考燃油车的未来。
2024-05-06 | 出处: 吴迎秋 | 责编: V讯网
这两天,北京车展的火热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行业内外在密切聚焦、议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印象,是不是我们真的要重新思考燃油车的未来。
燃油车的未来在何方?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当然,这其中背后的利益纠葛有更多的行业专家分析过,我们不做过多赘述。但仅仅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说,燃油车和当前的纯电动汽车已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别。
在不久前,寰球汽车的同事们在公众日去了北京车展。在直播中,很明显感到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消费者当前正在“传统燃油汽车可靠性保障”和“新能源汽车新鲜体验的诱惑”之间摇摆。
通往新汽车的道路可能不止一条,但创新是永恒的主旋律。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当前令用户耳目一新的新能源汽车。这个道理反过头来讲,也同样适用于当前的燃油汽车。
燃油车不能再按照以前的道路走下去了。未来需不需要燃油车我们说不准,但一定不需要现在这样的燃油车。燃油车需要向电动化靠拢,路线可以商榷,速度可以调整,但不靠拢是不行的。
过去一段时间,以一部分国产品牌为代表的国内汽车市场PHEV卖得很好,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也让部分的跨国品牌跃跃欲试。今年我在北京车展上就听到不下十余家跨国品牌,提出了自己的PHEV策略。确实,考虑到用户使用习惯和企业转型步伐,PHEV是传统燃油车迈向电气化的一种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但这是唯一路线吗?我想肯定不是,至少现在来看不唯一。如果唯一,就不会有过去两田HEV和增程式汽车的热销。
去年,吉利推出了中国星智能双擎。据专业人士介绍,这个技术在油耗、效率以及静谧性等技术指标方面超越“两田”,并且在技术成熟度和先进性上面要比他们更先进。其中,中国星智能双擎全系标配的混动专用4缸发动机可以达到44.26%的的热效率,释放120kW最大功率、255N·m最大扭矩,几乎无能量损失,从技术上实现油耗节省。有专业机构进行了横向对比,同级别混动车发动机热效率仅仅能够达到40%左右,动力比中国星智能双擎差了40%。在结构类型上,中国星智能双擎突破了过去传统日系油电混动的构型,使用了3档DHT变速箱,能够使始终维持在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转区间内。可以说,同级混动车没有中国星智能双擎动力好,同级纯燃油又不如中国星智能双擎省油,中国星智能双擎在动力和油耗这个层次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当然,中国星智能双擎产品在智能化层面上更不用说了,现在自主品牌哪个拎出来都是远超“两田”的水平。
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技术的优越性。资料显示,中国星·高端系列上市至今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其中星瑞稳居10-15万元自主家轿销量冠军,单月最高市占率达5.75%,最近更是强势跻身4月第三周全品牌A级燃油轿车市场前三和自主第一;星越L同样月销量屡创新高,最高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4月前两周跑赢合资勇夺全品牌A级SUV销量第一。
之前有人讲过一个道理,说丰田玩了几十年,做混合动力就离不开丰田。现在看来,以吉利中国星智能双擎为代表的中国混动技术,不仅是离开了丰田,还在一些主要性能指标上甩开了丰田。让全球主流HEV技术形成了两种取向,一种是丰田方案,一种是中国星智能双擎方案。这是创新思考,原创的力量。如果说过去几年纯电动技术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在未来改良燃油车的路线(混合动力)上,我们也可以走到世界前列。在今年年初的寰球年度车测评现场,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向阳教授为代表的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就认为,过去在混合动力领域,一直由日系车占据着市场的垄断地位。如今,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许多中国汽车品牌企业聚焦混动技术,不但推出了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混动产品,还建设了混动技术品牌,并形成了中国汽车混动技术品牌集群,打破了日系车的垄断,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技术突破。
多说一句,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显得很“低调”。这种“低调”背后恰恰是吉利潜心技术的底色。中国汽车的未来,需要的是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原创。中国星智能双擎完全按照全新车型开发,这不是随随便便一家车企就能做到的。全新开发意味着抛去过去的思想包袱,需要拿出更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等资源的支持,这背后都是大吉利的体系力在做支撑。吉利已经深刻洞察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规律,未来是产品技术营销等等领域“通通原创”的时代,他们吃过拿来主义的亏,所以在今天原创性的技术上,吉利始终走在中国品牌的前列。这也是中国星智能双擎能赢得市场的最核心原因。
新汽车是一场革命、一场彻彻底底的全新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流血牺牲。改变是必须的。谁还幻想“燃油车不需要变、未来有自己的一片市场”,一定会被现实教训。传统燃油车向新汽车迈进,HEV可能不是唯一的方向,但可能确实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既满足了市场需要,也平衡了企业的巨大投入。
新汽车的旗帜在飘扬,在这片天空中容得下更多的精彩。任何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让消费者感受到汽车技术进步带来红利的技术,都应该值得被鼓励,更何况原创性的技术,更应该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