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观】卷了半年,车企到底是越赚越多还是越赔越惨
转眼2024年已然过半,流量与销量齐飞,争议与赞美并存,在经历长达半年的价格战、流量战、产品战之后,汽车市场也来到了企业业绩“年中考”揭榜的时刻。
2024-07-17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转眼2024年已然过半,流量与销量齐飞,争议与赞美并存,在经历长达半年的价格战、流量战、产品战之后,汽车市场也来到了企业业绩“年中考”揭榜的时刻。
据不完全统计,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众泰汽车、海马汽车都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稳步发展,销量盈利持续向好。赛力斯、江淮汽车平稳度过“艰难期”,实现扭亏为盈,而海马汽车、众泰汽车以及北汽蓝谷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份上半年业绩预告也足以显示汽车企业业绩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未来,这个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棋至中盘,在看到汽车市场整体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渗透率再创新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各家车企的盈利表现,健康稳定的业绩才是企业长期“战斗”的底气和实力。
01
头部企业规模化效益显现
7月11日,长城汽车公告称,公司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77.49%到436.26%;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亿元到6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67.13%到700.56%。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接近去年全年70亿元的净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总销量为55.96万辆,同比增长7.79%。总结起来就是,“车卖得不多,钱赚得不少”。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主要是因为长城的产品与销量结构在明显“向好”,并且持续在海外市场不断加码。业绩预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在长城559669辆的总销量中,20万元以上车型达到140533辆,占比25.11%,同比增长64.28%,单车利润明显上升。此外,长城汽车在上半年的海外销量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62.59%。
有望成为上半年“最成功国有车企”的长安汽车也取得不错的表现,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5亿-32亿。尽管数据显示同比下滑58%-67%,但长安汽车解释称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并购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原持有其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非经常性损益50.2亿元,这是导致公司今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
此外,长安汽车公告显示,2024 年第二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3.4亿至20.4亿元,同环比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6.9亿至13.9亿元,同环比增长。
从汽车销量来看,长安汽车上半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33.4051万辆,同比增长9.74%。其中,自主品牌销量112.1346万辆,增9.88%;自主乘用车销量82.1934万辆,增7.01%;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0.3207万辆,增74.85%;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29.9065万辆,增69.87%。
根据2024年经营计划,长安汽车全年力争实现产销汽车超过265万辆,可以说已经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按照规划,长安汽车在今年下半年将开启包括阿维塔E15、E16,长安启源E07在内的8款新能源产品投放,也将进一步促进销量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车企业绩与本身的体系化与规模化能力息息相关,而像长城、长安这些拥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技术积累的车企,从平台开发到车型落地,都能够做到比“新势力”更快、更高效,因此这些头部企业能够更容易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02
“华为”或成为“扭亏为盈”的密码?
在上半年业绩预告“成绩单”中,还有两家企业迈过盈亏临界点。其中。赛力斯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639-660亿元,同比上升479%-498%;归母净利润13.9-17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3.4亿元,将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意味着连续亏损4年的赛力斯终于打赢了“翻身仗”。
此外,江淮汽车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90亿元,同比增长86.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约为 7800 万元,上一年同期为-2.43亿元。这也意味着江淮汽车历经七年,终于实现扣非净利润转正。
江淮汽车表示,上半年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贷款利息大幅减少,同时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收益大幅增加,使得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此外,江淮汽车此前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1.44%。
尽管江淮汽车业绩改善势头明显,但令人担忧的是上半年江淮汽车乘用车领域SUV、MPV、轿车销量都同比下滑。江淮汽车上半年SUV车型销量为3.75万辆,同比下滑37.12%;轿车销量为3.29万辆,同比下滑11.18%;MPV车型销量为8190辆,同比下滑18.34%。
有业内人士指出,其业绩改善并不是通过依赖销量,而是依赖于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改善,如果在下半年还没有推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极有可能会拖垮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对此,江淮也在不断探寻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深度合作,先后与大众汽车、蔚来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华为、地平线、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携手,并在近日透露与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现已进入整车验证阶段。
尽管这两家和华为合作关系颇为密切的企业都呈现业绩向好发展,但随着“华为系”的产品越来越多,也必然会在产品之间区分“亲疏远近”。只有那些能够在第一时间搭载华为最先进技术,并且在产品实力、交付速度、迭代升级等方面都就具有优势的企业才能真正凭借华为赋能跻身智能“第一梯队”。
03
流血的转型还要多久
在上半年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还有不少企业深陷于亏钱的困境。众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9亿元-3.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5亿元至3.5亿元。海马汽车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4亿元-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而2017年至2023年海马汽车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
北汽蓝谷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4亿元至27亿元。北汽蓝谷表示,公司为持续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品牌形象锐化、运营效率提升上持续投入,因此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新能源产品投放不断加速,北汽蓝谷在下半年的表现仍然充满期待。
据悉,由北汽蓝谷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享界S9将于8月上旬上市,也被市场视为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突破口。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上半年持续的价格战中,那些依然能够实现业绩和销量双增收的企业往往都有着自己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降本增收能力。反之,那些没有在技术维度、品牌建设、销量规模和管理水平上建立足够优势的企业也将难以在存量市场竞争中胜出,将会被逐步淘汰出局。
随着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优胜劣汰加速,市场向头部集中的态势会越来越显著,那些尚未实现盈利的车企在跨越规模化鸿沟前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预计2024年销量TOP10的车企将占据接近85%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年80%的品牌将关停运转。”
造车本质上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门需要技术、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支持的生意。只有那些通过增效降本和技术创新实现销量、业绩表现持续向好的企业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