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刚开始反内卷,吉利已经写下“高质量发展”高分答案
7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上半年业绩数据:整车总销量达1931698辆,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百万,达1001496辆,同比增长高达73%,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2%。
2025-07-15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7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上半年业绩数据:整车总销量达1,931,698辆,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百万,达1,001,496辆,同比增长高达73%,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2%。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团整车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稳超90万辆;上半年累计新能源销量已破百万,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吉利从战略到执行、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协同,进一步印证了其以体系协同和结构韧性为核心的长期主义路线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今天关注这份上半年答卷,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份“量”的提升背后所显现出的“质”的跃迁。吉利的销量增长不再只是阶段性市场红利的结果,而是其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自然回报,其正在悄然完成从“制造型企业”到“科技型企业”的蝶变。
01
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体系性进阶
在2025年上半年,不少车企都交出了亮眼的销量成绩单,但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表面的增长背后,其实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底层逻辑。
许多企业依然依赖一两款爆款车型或少数子品牌驱动整体销量,增长路径存在明显依赖性和脆弱性。然而,吉利控股集团则展现出一种更具结构性、稳健性的发展图景——其增长并非倚重单一板块或阶段性产品红利,而是通过多品牌、多技术路线与多市场定位的协同推进,构建起“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体系性格局。
从销量结构来看,吉利并不是靠“砸价格、卷补贴”拉动的销量,而是依托于清晰的产品策略、扎实的技术根基与高效的运营体系实现稳步扩张。这一点,在多个品牌的同步发力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具体来看,上半年,吉利银河销量548,408辆,同比增长232%,年度“百万银河”销量目标达成进度已过半;领克品牌则保持着稳健增长态势,上半年销量达154,137辆,同比增长22%;极氪品牌销量90,740辆,展现出稳扎稳打的实力。
与此同时,吉利在燃油领域同样保持强劲攻势,吉利中国星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615,895辆,连续16个月稳居自主品牌第一,进一步巩固了吉利在燃油车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吉利多品牌矩阵的深度协同:极氪、领克、银河、中国星、帝豪、沃尔沃、极星等共同构建起覆盖主流与高端、燃油与新能源的立体市场格局。各品牌之间既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也有有效的资源与技术协同,不仅避免了内耗和重叠,更在不同市场区间发挥着相互补位与风险对冲的战略作用。
这种多品牌、全领域的均衡发力,恰恰印证了吉利“体系增长”的深层逻辑——其不是依赖单一爆款的偶然性爆发,也不是寄望于短期流量的昙花一现,而是凭借多年构建的技术护城河、全产业链协同能力以及对各品牌定位的精准把控构建起持续发展的极强的生命力。
02
全面深化全球化布局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取得了显著突破,海外出口销量184,114辆。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单一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不同,吉利正在构建的是一套以产品、技术、品牌、生态为核心的全球化能力体系。
其中,吉利国际版EX5同步登陆亚得里亚区域六个重点国家,以智能化、精品化形象打开当地市场,引发了用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全新认知;极氪则在港澳市场持续推进战略布局,与易充站(香港)合作已接入超过170座充电站、2300多个充电终端,香港作为极氪能源中国大陆外充电地图首发站,开启了极氪能源全球化战略号角;与此同时,领克品牌则持续加码欧洲市场,在产品与服务适应性的双重提升下,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已突破万台,成为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高质量出海的代表案例。
此外,吉利旗下的国际品牌也在持续发力全球市场。沃尔沃汽车上半年全球销量达到353,780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155,019辆,新能源渗透率达44%,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极星汽车则在上半年实现销量30,319辆,同比增长51%,并成功进入法国市场,其在欧洲运营的Polestar Charge已成为该区域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之一。
此外,超豪华品牌莲花汽车则以更深层次的文化输出模式推动品牌全球扩张——今年5月,莲花正式启动“2025莲花杯单一品牌赛”(覆盖中马5站),以EMIRA作为统一赛车平台,全面展现其77年赛道基因与F1技术传承,为品牌注入极具辨识度的情感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出海”,远不只是“把车卖出去”,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向外输出。而吉利对全球化的理解早已超越单一市场拓展,而是围绕“全球适应性”构建起涵盖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闭环。截至目前,吉利已在全球布局48个生产基地,并在7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工厂体系及销售服务网络,形成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此外,吉利还设立了五大国际化试验区域,通过复杂环境下的整车适应性开发和实地验证,确保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道路、气候与使用场景中都具备高度可靠性。
因此,吉利的“出海”本质上是高附加值能力的整体迁移:既“打出销量”,更“打出品牌认知”;既“输出产品”,更“输出体系能力”。这一套具备完整链路的全球化打法,使吉利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持续运营潜力,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2.0”阶段极具代表性的企业范本。
03
吉利为车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吉利的稳健跃升不仅展现了其自身的进化轨迹,也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现实范本。
或许很难定义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但我们可以从“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六个关键维度出发,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真正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从这个视角来看,吉利显然正在努力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答案。其摒弃“补贴驱动、价格换量”的旧式增长模型,在产品、技术、组织、生态四大维度构筑起互为支撑的高质量体系,也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产业进攻性样本。
不同于部分车企依赖补贴驱动和价格战所带来的短期增量,吉利选择了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路径。其在产品、技术、组织和生态等多个维度持续深耕,构建起一个互为支撑、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增长体系。这一体系的搭建,不仅体现了其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更彰显了其在产业转型关键节点上的主动性与前瞻性。
自2024年提出《台州宣言》以来,吉利持续推进“回归一个吉利”的集团整合战略,强调目的是提升效率、协同、全球竞争力,将集团内部的效率与协同提至全新高度,同时又保留各品牌独立性,使差异化定位得以充分释放,也使得吉利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战略灵活性与发展稳定性。同时,在智能化领域,吉利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主导能力,其将AI深度嵌入整车架构、动力总成、底盘控制、智能座舱等核心系统,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并未将“高质量”仅局限于产业或盈利维度,而是延伸至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生态价值。在绿色制造方面,吉利目前已建成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及4家零碳工厂,持续推动清洁能源与可循环体系的落地。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吉利启动“基石计划”,未来3年将联合全球高校共同探索实践“千人千面”的教育模式,培育3000名以上高潜质应用型人才。在今年,吉利院校已培养2.5万大学生顺利毕业,为集团持续发展输送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战略选择到技术主导,从生态理念到人才培育,吉利正在以一种更系统、更可持续的方式重塑自身在产业中的角色。这种能力的跃升与结构的完善,昭示着一个清晰的趋势: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一定不是依赖单一引擎的爆发式推进,而是转向一种以体系协同和结构韧性为核心的长期主义路线。吉利正是以这样一种有韧性、有层次、有深度的增长模型,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