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是个问题
正在举行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有一幕值得一说:展馆内,各大车企高举新能源大旗,纷纷推出各类新能源汽车,有纯电动的、有氢动力的、有插电混动的车型;展馆外,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主的反对者打着各种标语,抗议汽车是“气候的杀手”,要求“停止驾驶,改变气候”。汽车与环境这一对矛盾在那一刻将汽车企业放在了尴尬位置。
2019-09-22 | 出处: 吴迎秋 | 责编: V讯网
正在举行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有一幕值得一说:展馆内,各大车企高举新能源大旗,纷纷推出各类新能源汽车,有纯电动的、有氢动力的、有插电混动的车型;展馆外,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主的反对者打着各种标语,抗议汽车是“气候的杀手”,要求“停止驾驶,改变气候”。汽车与环境这一对矛盾在那一刻将汽车企业放在了尴尬位置。
汽车企业必须对尾气排放这件事高度重视已经不再是需要讨论的事了。但是如何去做,什么时候真正实现汽车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的确是个问题。就像展馆外的人不满展馆内正在作出努力的车企一样,它提醒全球汽车行业,面对各种对汽车的“反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是不是一个电动化、新能源就能解决得了的?
看过上届法兰克福车展的人一定还记得,两年前就在同一个展馆内,德国车企表达的是对政府提高碳排放标准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而两年后的今天,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德国车企纷纷表态,要全力迈向电动化,并且拿出了明确的推进计划。以致于给外界造成了从2025到2030年间传统内燃机汽车将不复存在的印象。近日,戴姆勒发表辟谣,声明“没有作出退出内燃机研发的计划。”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理解这件事情,这是奔驰对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EQ全系电动化产品的补充说明。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但并不等于从现在起传统燃油车将肯定逐渐退出市场。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当前轰轰烈烈的汽车电动化热潮下,没有一家车企说过要退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在我看来,无论是两年前还是今天的法兰克福车展,无论是各车企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共识是肯定的,汽车企业必须顾及社会的关切,将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担起来。当然,这种意识从表象上让我们看到了这次车展上电动化那热闹的一幕,但从深层次去看,各个企业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有的深,有的浅;有的见风使舵、逢场作戏,有的系统思维、扎实推进。相信有心的人,会对展馆内几家主要的车企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奔驰,刚刚接棒CEO的“洋少帅”康林松在此次车展上应该是上任后首次面对媒体大众。可以说,奔驰展台的开场秀就是他的首秀。他对奔驰未来的展望格外引人关注。自然,电动化、新车型是他介绍的重点,但他的发言始终围绕着“可持续”来展开解读。他提到了科技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把以最可持续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视为奔驰的工作和职责。“想要实现更多出行、更少排放的长期结合,最有效的手段在于技术进步。”他特别强调了可持续不仅关乎动力总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还专门提到了,完整的体系一定要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要放眼整个供应链,将气候保护作为签订新合同的标准之一。我认为康林松的讲话应该给大家有所启发,当今天零排放驾驶、零事故驾驶问题成为了汽车行业与社会冲突焦点后,汽车企业应该怎么做值得大家多想一步,是无视,还是空谈?是不切实际地推几个概念车、样车了事,还是脚踏实地从基础抓系统干起?诸如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不少厂商那里是缺乏答案的。必须看到,围绕着新能源、电动化,不少企业那里是没有“可持续”三个字的。包括本次法兰克福车展上,有的车企就是今天说一出,明天另一出,声调一次比一次高,调头一次比一次快。用不了几年,在电动化上有的车企就得露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里还要说说中国的车企,在“可持续”的问题上,我们真的差得很远。虽然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上的很快,大家主要看中的还是补贴和政府力推电动车这点利益,真正往深处去想如何让汽车与社会和谐共处,通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不多,想到了并且落实到自己产品上来推动创新变革的更少。还要以奔驰为例,在此次法兰克福车展期间,我们就在奔驰的一个设计中心看到了他们将海洋废弃物通过新科技制造出的高品质汽车内饰板。这种深入到“灵魂深处”的责任与担当,在中国汽车业是很少见的,这是真正的“可持续。同样,奔驰对新豪华的定义是化繁为简,而我们现在有些“新汽车”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断在做“加法”,这些都是差距。节能减排的目的是为了让汽车对资源的消耗少一些,对环境的污染小一些,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安全一些,而不是做一个电动车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几年来,围绕电动车是不是零排放的争论本身就说明,汽车行业要将汽车与环境关系分清楚,还得拉长了看,必须系统去办,要想到“可持续”。
康林松说:“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型。很多人会有点着急,会觉得转型还不够快。对这些人,我想说,我们也有着相同的心情。我们也有点着急。”我觉得他的话的背后有一层含义必须注意,汽车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还是个认识问题,转型这件事要看清不容易,做到更难,否则就不能“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