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车市回暖了吗?也许还得再等等
近日,中汽协公布了5月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销数据,其中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8.2%和14.5%,这样的数据让人们眼前一亮。毕竟,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已经是久违的增长了。
2020-06-17 | 出处: 昂扬汽车 | 责编: 夏晓鹏
事实上,随着国内抗击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复市,稳岗就业扎实推进,同时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拉动,消费信心得到提升,部分消费者被抑制的需求也加快释放,汽车市场逐步恢复。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均呈增长,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上月,可以说,汽车产销形势持续向好。
不过,仔细分析其中的相关数据,还是可以发现几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是,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低于大盘。5月,乘用车的产销数据分别为166.0万辆和167.4万辆,环比增长4.5%和8.9%,同比增长为11.2%和7.0%。也就是说,乘用车的销量增速(7.0%)不及大盘整体增速(14.5%)的一半。而且,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销量增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略有下降(-0.9%)。轿车销量的持续下滑,反应出车市回暖得并不充分,因此此番回暖能够持续多久,还需要持续观察。
此外,“地摊经济”带动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大涨。在乘用车里,SUV和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呈快速增长,其中SUV的销量增幅达20.1%,而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更是同比大涨了47%。交叉型乘用车实际上就是“微客”,一般来说价格比较低廉,因为既可以载人又可以拉货,因此在农村市场很受欢迎。由于消费升级的缘故,交叉型乘用车的市场在前些年已经开始萎缩,就算是“大涨”,其5月份的总销量也只有3.9万辆。不过,“地摊经济”出台后,许多厂家推出了一波有关“地摊经济”SUV和交叉型乘用车的概念产品,这些车型销量的快速增长是否与“地摊经济”有关联,值得关注。
当然,好消息是商用车产销同比增长47.7%和48%,分别达到52.7万辆和52万辆。通常来说,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其增长速度反映了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期和潜力。在货车的拉动下,商用车继续呈现大幅增长,货车的四类车型均增长迅猛,其中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均刷新了5月份销量的历史记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用车产量实现月度“环比增长2.5%”的同时,其销量环比却下降了2.6%。
不仅如此,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7.1万辆,环比增长7.1%,同比增长0.4%,也就是说,销量环比小幅增长,同比结束下降,略有增长。但是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还在持续下降,其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4.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不足五分之一,只有17.6%。不过,与上月相比,中国品牌轿车占有率还是略有增长,但SUV和MPV均呈下降,且中国品牌MPV的降幅超过10%。而事实上,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曾经短暂冲高到52.3%,之后一路下滑,目前“市占率”已经是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万辆和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8%和2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万辆和1.8万辆,其中生产同比增长17.1%,销售同比下降16.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辆和42辆,同比分别下降94.6% 和86.7%。
当然,电动汽车的实际情况也许并没有如此糟糕。因为在这个统计数据里并没有包含特斯拉的产销量。事实上,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国内5月销量达到11095台,环比增长205%。随着其上海工厂产能爬坡、长续航版本的推出、终端价格的下调,特斯拉的销量在后续有望持续增加。
但无论如何,汽车行业也必须面对重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的事实。实际上,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的营业收入、利税总额负增长已经持续1年多的时间,而且今年以来更是屡创新低。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销量只是表象,利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距离真正的“回暖”也许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