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巨象”上汽要如何站在确定性一边?
当一家特斯拉等于国际主流车企市值的总和,当不到5岁的蔚来市值超过大众集团,汽车产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叠加到了高点。是特斯拉业绩无法兑现带来估值坍塌,还是如苹果替代诺基亚,巨头倒在新世界的黎明中?
2021-01-15 | 出处: 中商汽车 | 责编: V讯网
当一家特斯拉等于国际主流车企市值的总和,当不到5岁的蔚来市值超过大众集团,汽车产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叠加到了高点。是特斯拉业绩无法兑现带来估值坍塌,还是如苹果替代诺基亚,巨头倒在新世界的黎明中?
此时,中国车企的“巨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宣布了“十四五”目标:迈进全球汽车企业前五,成为具有产业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团,争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在不确定的未来,上汽要如何站在确定性的一边?
1巨象迟到的阵痛
2020年对做惯了“第一”的上汽来说无疑是非常不适的一年。
1月11日,上汽发布12月产销快报,当年累计销量560万辆,连续十五年保持国内第一的同时,销量同比下滑10.22%,下滑幅度也同样位居国内主流车企之首。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累计销售2531万辆,同比减少1.9%。
推动上汽在市场上升期不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巨大体量,也成为其在存量竞争中快速调整应对的掣肘。
中国车市转入存量竞争对企业的影响早在2015年开始便明显起来。
2015年一汽大众销量大幅下滑,董事会秘书直言产销成绩“不合格”,北京现代则结束7年的连续增长,开始长达5年的同比下滑;东风标致、长安福特、一汽丰田等在2017、2018年出现阶段性甚至连续性的销量下滑。
同一时期,上汽仍保持着持续性增长,在562万辆的基数上2015-2018年逐年增长 5.1%、9.95%、6.8%和1.75%。
2019年是转折点,受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销量下滑影响,上汽销量同比下降11.5%。这一年,百万量级的吉利与长城汽车销量增幅分别为-9%和0.7%,足见市场之艰难。
管理层换新、业务结构调整、经销商亏损是过去五年不断见诸报端的中国汽车产业新闻的关键词。为适应市场风格转变的调整阵痛,“巨象”上汽在2019和2020年才开始经历。
从结果来看,上汽的调整在2020年开始初见成效。
2基盘企稳
作为核心基盘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通用五菱去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5%和8%和3.6%,成为上汽去年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
但细分来看,三部分正重新稳定其作为基盘的姿态。
上汽通用在去年对旗下三大品牌负责人进行了全面调整,产品层面四缸机重回市场,由此自7月起开始止跌,9月确认了增长态势,至12月同比增长已经高达56%。
上汽通用五菱则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一战成名,5月开始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以宏光MINI为代表的纯电车型为其带来超过12万辆的“增量”。
上汽大众在6月和10月将已将跌幅缩小至个位数,此后芯片缺货和年底竞争加剧导致跌幅再次扩大到两位数。不过,今年上汽大众将迎来包括ID.4 X、途观X和新辉昂等新品到位。而且从绝对值来看,去年销售139.5万辆的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仍是单一品牌销冠。
更重要的是,降库存效果明显。
东吴证券的研究认为,4季度上汽总体当季库存为-60400辆,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上汽通用五菱企业库存当季分别为-17309 辆、-24495 辆、-4723 辆、-8771 辆。企业库存累计分别为-48016 辆、-49700 辆、-18220 辆、-116933 辆(2017 年 1 月开始统计)。“预计Q4渠道库存小幅补库。”
值得注意的是,在剧烈的去库存过程中,上汽仍保持了较为健康的产能利用率。
根据2019年财报,上汽整体产能为704.4万辆,并将在2020年为上汽乘用车和大众MEB平台车型分别增加24万辆产能。在此条件下,上汽仍实现了超过74%的产能利用率。
当然,这样的调整代价不菲。
上汽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公司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0.22%,而其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0%,为173亿元。
3自主+国际化的新势能
在基盘企稳的同时,2020年也是上汽确认未来发展势能的一年。
去年,上汽自主品牌销售260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46.4%,创出新高。
其中,上汽乘用车在2020年接连推出众多重磅新品,并自7月开始收窄降幅,至10月月度同比增长已是两位数,12月更是同比增长了33%,全年累计销售66万辆,与去年基本持平。荣威 RX5 系列破2万、i5 连续3月破万、iMAX8上市两月销量破万,荣威新能源连续两月破万。上汽大通则从去年5月开始便迅速迈入增长的快车道,全年累计销量突破19万辆,同比增长近26%。
在疫情影响下,上汽自主主力乘用车品牌销量仍突破85万辆,相比2015年增长了314%,距离中国自主品牌百万量级的第一梯队已经不远。上汽也在十四五的目标中明确表示,将以自主品牌发展为龙头。
自主之外的另一重要方向则是国际化。
2020年,上汽实现整车出口和海外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11.3%,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第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其中,超过4万辆卖去了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法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新能源车占六成赚起了海外“补贴”。
而且,上汽已初步建成集研发、制造、营销、金融、物流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设计6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建立81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培育9个“规模级”海外区域市场。继印度、泰国、印尼海外生产基地之后,巴基斯坦KD工厂也计划今年投产。
4电动智能+自动驾驶的新壁垒
巨大的体量经过调整之后,仍将是汽车产业变革中的“劣势”吗?
1月13日,上汽提供了一份关于未来的答案: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己,力图定义“智能时代汽车该有的样子”,也是上汽在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领域成果的集中汇报。
电动化方面,智己将可以实现1000km的续航和“永不自燃”的安全等级。全系标配93kWh和高配115kWh掺硅补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可在全架构带宽内最高支持近1000km的续航和20万公里零衰减表现。
智能化方面,智己自研了核心整车操作系统——上善若水IMOS,并与底层SOA软件架构融合,在整车OTA的基础上,可由用户自由创造千人千面的驾控场景。
智己还极为强调其社交能力。作为可应用5G通讯的车辆,智己通过DLP+ISC智慧灯光系统和车载智能摄像系统Carlog,实现了V2X的车辆路面社交能力,以及支持4K视频拍摄的用户社交分享能力。
在自动驾驶方面,智己采用目前采用视觉感知方案,并提供软硬件架构冗余的升级方案。
目前的车型上,智己采用四域控制架构,搭载英伟达Xavier (30~60 TOPS)、15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2021年底,落地具备点到点零接管自动驾驶能力,即有限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
再进一步,智己设计了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在核心部件量产成熟后,可支持英伟达Orin X(500~1000+TOPS)和3个激光雷达的升级能力。
基于这样的产品能力,智己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为数据驱动的用户型企业,这恰是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势力着力打造的未来汽车商业模式。
可以想见,如果智己走通了这条路,上汽稳定的基盘和自主、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这一模式成果的放大器,从而帮助上汽真正站在未来确定性的一边。
5体制转型关键期
但要将现有体量和体系优势,与未来技术和商业壁垒有机融合,却要看“巨象”的企业体制能否为新旧融合提供必要的支撑,而不成为其阻力。
“‘智己汽车’项目落地标志着上汽机制体制改革正在提速。智己汽车不仅肩负着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重任,也是上汽深化改革的‘急先锋’”。上汽官方表示。
不同于以往公司、总经理、负责人的传统定义,智己汽车内部的组织架构被称为“智己青年公社”,曾经的总经理、副总则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定义为用户主理人、产品主理人等更为扁平化的架构。
这背后,智己采用了全新的股权结构。新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上汽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股权。另外10%股权将划分为5.1%的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和4.9%的CSOP用户权益平台。
此前,上汽已完成了在动力、零部件和软件层面的布局架构。其成立了氢能源领域的捷氢科技、出行领域的享道出行,芯片半导体业务的上汽英飞凌和软件开发公司零束。这些布局都成为智己产车的基础。
但智己作为新的整车企业,通过混入更多非上汽系资本拉开了与上汽的距离,为其探索适应新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提供了空间。
上汽表示,在智己汽车的带领下,捷氢科技、享道出行等一批上汽着力孵化的“小巨人”,也在积极筹划登陆资本市场,以改革激发创新转型的内生新动力。而智己、享道的未来,将成为上汽真正站在确定性一边的核心要素。
巨象转身从不容易,但上汽已经迈出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