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下,Robotaxi何时出发?
眼见着ARCFOX与华为的第一辆高阶自动驾驶车型下线,吉利与百度的实车将在明年亮相,当“友商们”与科技巨头联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广汽集团也不甘落寞。
2021-06-03 | 出处: 汽车商报公众号 | 责编: 王友新
● ● ●
眼见着ARCFOX与华为的第一辆高阶自动驾驶车型下线,吉利与百度的实车将在明年亮相,当“友商们”与科技巨头联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广汽集团也不甘落寞。
5月31日,企查查APP显示,滴滴自动驾驶获广汽集团战略投资,投资金额超3亿美元。就在前不久,滴滴自动驾驶曾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出一款能够量产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
滴滴与广汽,这段合作最关键的点在于“无人驾驶技术”和“共享出行市场”的深度结合,剑指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值得注意的是,若此轮融资顺利落实,滴滴自动驾驶的估值将超过小马智行及此前的Uber自动驾驶业务。
不难发现, Robotaxi在近期站上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C位”,不少由企业公布的Robotaxi行驶视频在网上发布,多地开启Robotaxi商业化试运营。不少年轻人也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上街头参与其中,这一段颇为“新奇”的体验,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于这一逐渐走红的产业,究竟何时才能走向成熟?滴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Robotaxi争夺战中,又处于什么位置?
01
滴滴按捺不住了?
随着百度Aopllo、小马智行、AUTOX等自动驾驶龙头企业盯上Robotaxi这块蛋糕后,滴滴多少有些按捺不住了。
2016年,作为打响自动驾驶“马拉松”发令枪的一年,Waymo正式从谷歌分拆出来,成为独立公司;AutoX成立;彭军和楼天城两位博士从百度出走创立小马智行。而滴滴作为起跑线上的一员,也组建了自动驾驶部门,正式迈上征途。2019年,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公司,截止目前,该公司规模已超过500人。
五年过去了,自动驾驶的赛道上挤满了越来越多的选手,有的已经跑在了前面,有的正尝试拉开差距,而滴滴并没有利用好先发优势。
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年全年自动驾驶数据报告》中,对多家自动驾驶企业核心能力的排行显示,Waymo霸榜,小马智行、AutoX跻身前五,而滴滴落后于同样来自中国的文远知行,仅位列第7名。
MPD是现阶段衡量自动驾驶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即每次干预数行驶里程,也就是自动驾驶汽车每行驶多少里程才需要被干预一次。据统计,滴滴的MPD里程甚至不足一万英里,这直接反映出滴滴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上与对手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起步较早,但是随着近期,百度、华为、小米等科技大佬纷纷下场走入汽车领域,滴滴自动驾驶技术的薄弱被再次放大。
被外界认为是周旋于资本市场,在网约车司机与用户身上“薅羊毛”的滴滴,在真正的竞争者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全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从自动驾驶的技术角度讲,滴滴并不是业内最优解,尤其是与waymo这样的企业相比。滴滴从去年开始才在上海真正的试运营,目前还没有积累到大量的数据和经验。”
但理性分析滴滴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优势,需要承认,滴滴坐拥庞大的网约车数据平台,此前,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TO韦峻青曾表示,得益于滴滴在整个网约车平台布局了“桔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设备覆盖率达到50%,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滴滴每年可以获得近1000亿公里的驾驶场景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院副院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殷承良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车企来说,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去验证自动驾驶的技术,对于车企自身的发展是有益的,前提是这些技术最终能反哺到其量产车型上面。”
这恰恰是广汽选择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的原因。目前,广汽旗下自动驾驶系统ADiGO已经来到3.0版本,通过系统内集成的高精地图带来的全路段全速域自动驾驶、一键遥控泊车、AR实景导航已经上车。在与滴滴合作后,其或将可以使用滴滴积累的丰富驾驶场景数据,这无疑对广汽是巨大的帮助。
同时,在王健看来,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场景,从法律法规上讲,目前还没有允许Robotaxi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工具使用。“我认为,Robotaxi这种无人驾驶技术面向私人消费者是不现实的,面向全场景也是不现实的。目前的Robotaxi都是限定场景下点对点地运营。”
尽管车企与科技公司勾勒的自动驾驶未来无限美好,年轻人对Robotaxi的期待值持续上升,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阶自动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的真正落地还很遥远,不光是滴滴还需要要走还长的路,就连真正意义上的巨头们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挑战。
02
“传统”瓶颈仍未突破
2019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就曾发表过一篇名为《Robotaxi难以盈利》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计算出,Robotaxi的价格为每英里1.58美元(约合10.9元人民币)至6.01美元(约合41.5元人民币)不等,而私家车每英里只需花费0.72美元(约合4.97元人民币),意味着Robotaxi的成本至少是传统私家车的两倍。
此外,该研究还得出结论,旧金山和北京网约车的平均使用率分别为52%和56%。但是,即使使用率达到了100%,无人驾驶网约车也无法提供与私家车相媲美的成本。
MIT的研究报告直指Robotaxi的成本劣势,而相关企业也表示,降低成本问题是现阶段布局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核心课题。
2020年,率先在湖南长沙开展Robotaxi示范运营的百度也强调过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成本的问题。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技术总监陶吉在一场论坛中介绍,根据百度无人驾驶车队运营情况估算,目前Robotaxi每公里的成本在20元左右,其中车辆本身成本和运营成本各占一半。
在一线城市,出租车的价格大概是每公里3元,网约车价格大概是每公里5元。“每公里成本”正成为出行行业最关键的一个指标,降低每公里成本是百度无人驾驶团队当前努力的一个方向。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高投入产业,因此,Robotaxi面临的成本控制问题应如何解决,即便成本能得到控制,如何在最终定价上让消费者买账?
在此之上,无人驾驶走向成熟期,还需完善的法律构建,更需要人情世故层面的支持,对于一个短时间难以见到曙光的产业,为何会成为当下的热点?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他认为:“包括Robotaxi等自动驾驶场景落地需要政策的支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建立,这几项缺一不可。这其中真正的难点在于政策的推进速度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进度。现在谈何时落地,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肯定不是在短时间内。”
殷承良更是直言:“现阶段有很多资本注入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领域来,这就像是赌博一样,赌赢了就能分市场的蛋糕。就好比当初的摩拜单车,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存活了下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适度的‘泡沫’能推动产业的发展。”
03
“对于资本,现在不是明朗时期”
如专业人士的分析,Robotaxi频频上路,一方面是国家战略方向所指,而另一方面,正是涉足企业尝试将自己的故事与Demo写得更有色彩,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走进该市场。
需要承认的是,各大Robotaxi项目,在推广初期备受关注,但是使用门槛高、极少数的体验人群,甚至从长期来看,如果没有更多资金的投入,几乎是没办法将这样入不敷出的项目进行下去。
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对于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它需要一个亮点来吸引融资,而自动驾驶又是最近几年的热门。”
诚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频频提速," 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 也逐渐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个共识,整车企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移动出行公司,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等多方力量加入到这场军备竞赛中来,而逐热的资本自然也不会缺席。
郑赟说:“目前阶段,国内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有很多,覆盖软件、硬件、芯片、算法的等等,且估值都很高。坦白讲,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得到业界的统一认可。就像现在谈盈利还为时尚早一样,洗牌这个事情也不好下结论,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确实是一个不明朗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