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全V座谈会第11期:汽车数据安全的边界思考
上周,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2021-08-26 | 出处: 苏雨农的长镜头 | 责编: 谷博文
上周,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已先后出台了多份相关文件,包括4月底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网联汽车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草案)》,8月中旬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智能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辅助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汽车数据处理能力日益增强,数据的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但是同时,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日益突出。
前不久,滴滴因数据安全隐患被有关部门联合进驻调查;特斯拉、蔚来等企业产品发生事故之后,车辆行驶数据也成为争议的焦点。这些热点事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一次了解、认识汽车数据安全的过程。为此,寰球汽车邀请了几位专家和媒体代表,通过全V座谈会平台,就汽车数据安全展开直播讨论。以下是他们的精彩观点:
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带来了汽车产业的重塑,中国也将成为智能汽车在全球发展的先锋。然而,汽车数据安全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智能汽车面临的重要痛点,全行业必须正视。法律法规需要加快实现保障和约束;车企、供应商在新的标准下,改进产品;消费者也应该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合理合法的捍卫自己的权益。但是,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需要不断的通过实践予以解决。从传播的角度,对智能汽车带来的功能、体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车企和媒体也应该理性、客观的宣传。不论如何,汽车智能“信马由缰”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必定会在不断完善的共识和标准之下,逐步走上有序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