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 《汽车行业招聘经理人指数》启示录
在大变革时代,企业能否转型成功,关键依靠人才。而留人与招人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发布的《2020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2020年行业整体人员离职率高于入职率,入离差同比2019年下降2.2个百分点。
2021-11-04 | 出处: 中国汽车HRD | 责编: 谷博文
在大变革时代,企业能否转型成功,关键依靠人才。而留人与招人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发布的《2020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2020年行业整体人员离职率高于入职率,入离差同比2019年下降2.2个百分点。
针对当前形势,汽车人才研究会联合社会力量——佳道咨询,通过调研及公开招聘信息,按月计算出行业招聘需求指数,计划开展《汽车行业招聘经理人指数》研究项目,旨在帮助企业了解人才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招聘及留才计划。
在9月29日召开的2021年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佳道咨询创始人时傲兵对2021年报告进行了解读,现将他的论述整理如下:
时傲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变化,一定是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上,全方位出现革命性变化。5G、电动化以及储能技术是大变革的主要推手,而汽车是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战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双革命。
招人与留人
2021年车企HR最具挑战性的两项工作
2020年以来,随着汽车行业向"新四化"深入发展,各家车企都在加大在软件业务上的投入,纷纷建立软件中心,打造数字化平台,从“硬件定义汽车”到“软件定义汽车”进行转型。
软件定义汽车,人才定义软件。决定车企转型成功与否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谁可以赢得人才,谁就能获得先机。
而2021年以来,车企HR最大的挑战是招人和留人。一方面,受到疫情和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叠加影响,车企招聘越来越难,招聘Offer的转化率和接收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车企人员流失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3季度,汽车人才流失率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水平,在智能驾驶、移动互联等热门岗位上,主机厂人才呈现净流出。这也表明,车企想招的人没招到,想留的人没留住,这是2021年车企HR最主要的痛点。
通过汽车业招聘经理人指数 看出三大特征
通过报告发现,车企在今年流失最大的岗位是招聘经理。人才抢夺战打的不仅仅是待遇战,打的还是信息战和策略战。如果HR可以及时掌握各大车企所需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情况,就可以及时调整招聘策略、抢占先机,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人才激励和保留策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众所周知,人才招聘的平均周期是三个月左右,即从发布招聘信息到人员到岗平均间隔是三个月。如果对市场上所有汽车企业招聘信息,根据发布时间进行实时大数据跟踪和月度环比,就有可能预测出未来1-3个月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为此,2020年,汽车人才研究会联合佳道咨询,对2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发布的400万多招聘岗位进行持续监测、收集和整理分析,编制了《汽车行业招聘经理人指数》,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应用场景、数据建模和指数分类,最终从中获取了1个全国性的综合指数,汽车等15个行业指数,研发等12个专业指数,上海、浙江和江苏等35个区域(一体化)指数。
汽车行业有230多家企业纳入样本数据库当中,包括传统整车厂、新造车势力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每月发布40万+招聘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进行分析发现,汽车行业招聘经理人指数8月份是最高为61.3分,9月份最低为47.8分,荣枯线为50分。
通过1-9月份汽车招聘经理人指数,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招聘呈现三个特征:
汽车人才招聘呈现逆市场特征,刚性需求旺盛
受疫情影响,招聘旺季由传统的每年1-2月和5-6月,推迟并压缩为每年7-8月。
2021年7月起,综合RMI开始向上攀升,攀升速度同比2020年相比有所回落,8月份冲高,9月份回落。
但是,2021年8月-9月汽车业RMI明显高于综合RMI的,呈现出逆市场特征,刚性需求旺盛,尤其是软件人才快速膨胀。
据不完全统计,汽车软件人才目前市场需求量是100,供给量不到10(简单比方),所以现在高校也在这方面加强了基于硬件的软件培养,整个培养周期在3-5年左右。
2022年校园招聘的预期效果不容乐观
同比2020年8月,2021年汽车行业招聘需求井喷更明显,9月冲高回落也非常明显。这与当下车企普遍较往年在8月份即提前启动校园招聘活动相关。
然而,没有优化策略的前提下,提前开启校招并不能为企业招聘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校园招聘的预期效果不容乐观,为2022年春季补招埋下伏笔。
因此各大车企要注意,2022年春季招聘将是各大公司校园招聘的主战场,企业的招聘成本将会大幅度提升。
人才竞争激烈是新常态
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并定期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起伏情况。2021年8月的PMI降到了荣枯线(50分)以下,9月综合RMI也降到了50分位以下(45.2)。
汽车行业8月RMI高居61.3,偏移经济基本面,汽车行业9月RMI(47.8)虽然降到荣枯线以下,但仍然高于综合RMI (45.2),预示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汽车行业人才激烈争夺将是新常态。
大变局下
汽车人才招聘面临的三大挑战与四大对策
在以上三个指数特征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迎来三大挑战:
第一,走的比招的快。这是HR最大的痛苦,离职率攀升,软件人才净流失。
第二,竞争力疲软。传统车企薪酬水平/结构缺乏弹性,根本原因是汽车产品周期比较长。
第三,招聘成本攀升。尤其是企业现在大量使用了猎头等招聘方式,让招聘成本呈指数级上升,传统的校园/社会招聘模式失效。
为应对挑战,时傲兵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将校园招聘提升到战略性招聘的高度,预先储备大量基于硬件的软件人才。要加大校企合作,车企的HR要推动高校在这方面的联合培养。
第二,简化薪酬结构,降低非现金福利比重,提高月收入水平。如果不提高收入水平,汽车行业在数字化人才竞争上,一定竞争不过通讯行业、互联网行业,不能用汽车行业的稳定作为吸引人才的方式,因为稳定恰恰是汽车行业需要打破的东西。
第三,创新激励机制,推行"所付即所见,所见即所得"项目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是现在风靡的激励方式,那有没有第二条路径?比如推行积分制、“所见即所得"项目制,建议尽可能不要以股权激励方式作为唯一的激励方式。
第四,大变局下,升级员工发展机制,缩短发展周期,与产品周期一致。汽车作为生产力,其产品周期正从传统的48个月、36个月,慢慢缩短到24个月,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一定要迭代,员工成长周期要和产品周期保持一致。通俗理解为,数字化人才成长周期不会超过2年,如果员工在两年之内没有升值加薪,他就会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