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走出了一条“中国版丰田”的出海路径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赛道上,零跑汽车正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角色。
2025-08-14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赛道上,零跑汽车正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角色。
据乘联会统计的中国新能源海外销量数据显示,零跑汽车2025年1月-7月累计出口24980台,蝉联中国新势力品牌海外市场销量冠军。与此同时,零跑的整体销量表现同样强劲,其7月交付50,129台,成为当月唯一突破5万台交付的新势力,并已连续5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此外,在8月8日,零跑汽车与欧洲滚装巨头格里马尔迪集团(Grimaldi Group)在上海共同举行“GRANDE TIANJIN”命名暨首航交付仪式。未来,这艘专为汽车运输打造的新船将满载超过2500台零跑全新电动汽车驶往欧洲市场,也将为零跑的全球化进程再添一笔。
事实上,零跑并不是最早开始布局全球化战略的新势力车企,但却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海外扩张速度最快的选手之一。这也不禁让人好奇,零跑汽车究竟做对了什么?
回顾零跑的出海征程,可以追溯到2023年慕尼黑车展。在当时零跑发布了首款全球车型C10,并正式启动全球战略。到2024年7月,首批零跑汽车从上海港发运海外。而如今,零跑的业务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500个销售及服务网点,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台。对于一家刚刚成立十年的新势力而言,这一布局速度和覆盖范围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与之对照,另外几家头部新势力的出海节奏就显得较为缓慢。其中,蔚来在2021年进入挪威市场,但在2025年前五个月,蔚来在海外7个国家仅交付401辆,同比下降48%。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因为其于欧洲市场推行的“直营+换电”模式在当地水土不服,较高的定价以及尚未完成市场普及的换电体系难以打动欧洲用户。
小鹏汽车虽然早在2020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并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18,701辆的出口成绩,但仍落后于零跑同期20,375辆的表现。而理想的出海显得更为“姗姗来迟”,其直到今年5月才通过与俄罗斯Avilon集团合作,在当地开设首家官方经销商,之前的海外业务主要依赖平行出口,售后和服务体系难以保障。
零跑之所以能实现对这些品牌的超越,关键在于其采取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轻资产”出海路径。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与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的深度协同。
在去年7月,双方以51%:49%股比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借助Stellantis成熟的分销网络和售后体系,零跑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海外市场。按照规划,到2026年,零跑在欧洲的销售网点将从2024年底的200家增加到500家。
这种合作让零跑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几乎“轻装上阵”——无需耗费巨资建设本地生产基地或自建销售渠道,也不必从零开始构建品牌认知。该模式不仅极大缩短了市场准入周期,还降低了关税、物流、建厂等方面的成本与风险。相比传统的出海模式,零跑能够将资源集中在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上,在确保竞争力的同时,又保留了市场布局的灵活性。例如在进入英国市场时,零跑汽车能够直接通过44家Stellantis的经销商来启动T03紧凑型电动车和C10大型电动SUV的销售业务。
而依托于这种模式,零跑相较于其他新势力品牌也更容易进入准入门槛较高的欧洲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向欧洲出口9,337辆,同比大增583.0%,进入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欧洲前十。在今年前5个月,零跑在16个海外市场一共卖出了6309辆纯电动车。其销量前三的市场分别是德国(1,368辆)、法国(1,160辆)和意大利(1,127辆),同时在西班牙、比利时、英国等市场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意味着零跑在欧洲主流电动车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
不难发现,零跑的出海路径与丰田早期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史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丰田在进军美国市场的初期曾遭遇重重阻力。当时,为了提升在美市场份额,丰田选择与通用汽车合作建厂。通用则借机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和小型车研发能力。通过这种合作共赢的本土化策略,丰田成功完成了从外来品牌到“准本土企业”的转变。
正如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此前所言,零跑要成为中国的“丰田”。在业内人士看来,零跑现阶段的发展路径,本质上是在借鉴丰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与Stellantis的合作,不仅是渠道与资源的互补,更是一次“生态层面”的深度绑定。对于Stellantis来说,零跑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和先进的技术可以填补其在部分细分市场的空白,并帮助其应对欧盟日趋严格的碳排放法规;零跑则借助Stellantis的全球渠道体系,实现从“产品出口”到“全链条生态输出”的跃升,并且使其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兼顾速度与稳健。
可以说,这种轻资产模式也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另一种全球化思路。在过去,车企出海普遍采取“重资产”模式:先投建工厂,再建立销售服务渠道,最后再通过产品布局来争取市场份额。这种路径虽然能带来更高的掌控力,但需要巨额资金和长期投入,周期长、风险高。而零跑的案例则证明了另一种可能,在电动车技术、供应链和价格竞争力足够强的前提下,通过全球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样可以迅速提升海外市场渗透率,甚至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益。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塑的今天,中国车企的出海竞争早已不再只是比拼价格和产量,更是比拼发展模式、合作生态和市场的快速适应性。零跑已经证明,站在正确的战略起点上,即便不是最早出海的那一家,也能成为跑得最快的那一个。而零跑的“中国版丰田”的出海路径,或许正是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化市场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