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爆发背后的体系跃迁,吉利给出智能进化新范式
10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交出2025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
2025-10-16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10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交出2025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吉利控股集团前三季度总销量达到295.3万辆,同比增长29%,其中新能源销量159.1万辆,同比增长68%,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4%。第三季度单季销量突破百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更是提升至58%。有人称,这是吉利控股历史上的新纪录,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一篇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能持续实现高增速的企业已屈指可数。吉利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过去数年智能电动化战略深化的集中体现。无论从技术布局、产品矩阵、品牌升级,还是从全球化战略、体系协同来看,吉利的成绩是其“长期主义”的自然结果。
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能源结构到智能架构,从市场竞争到产业链重塑,行业正在重新定义“车”的意义。立足其中,吉利正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构建一个更安全、更智能、更绿色的出行未来。
吉利的路径,是“聚焦汽车主业,坚持科技创新,拥抱智能AI变革,打造天地一体科技生态”战略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折射出,中国车企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下的自我进化样本。
1
新能源市场回归到体系化竞争
新能源浪潮下,行业竞争的重心正在从“单点技术突破”向“体系化创新能力”演进。对吉利而言,新能源不再只是一个赛道,而是一场覆盖产品、技术、能源、生态乃至组织的系统性变革。
过去十年,吉利完成了从混动起步、到纯电突破、再到多能源并举的战略跃迁。2025年,这一体系化成果正在被市场验证。前三季度新能源销量达到159万台,同比增长68%,数据背后不是一条偶然的增长曲线,而是体系能力的外显结果。
聚焦产品层面,吉利以多品牌协同战略,实现了从主流到高端的全域布局。
吉利银河作为主流新能源市场的中坚力量,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到87.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06%,单9月销量突破12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拉动力。极氪在高端智能纯电市场持续强化品牌势能,X系列、009系列保持稳定增长,并以智能架构、豪华体验与用户生态树立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标杆。领克则通过智能混动与设计革新在高端混动市场稳居前列,持续为品牌体系贡献价值。
三大品牌分层布局、错位发展,形成了清晰的市场梯度与协同机制,实现从“品牌叠加”到“结构性增长”的转化。
此外在技术竞争上,吉利则以“全栈自研”为基石,构筑起贯穿电驱、电池、电子架构与智能能量管理的技术闭环。雷霆电驱家族以高度集成化方案实现能效与性能双提升,覆盖从A0级至高端纯电平台的多级应用场景;神盾金砖电池体系则以“全场景安全防护”为核心,从电芯、模组、热管理到整车层面实现多维防护,构建行业领先的安全标准;而星睿AI云动力2.0的推出,更是让AI深入动力域,实现能量管理的自适应优化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实时协同,使动力系统具备“感知与决策能力”。
一系列核心技术协同演进,使吉利的新能源体系从“功能叠加”跃升为“架构融合”,让“架构即产品力”成为吉利在智能电动时代的底层竞争逻辑。
这种体系化的力量,也体现在能源战略的前瞻布局上。不同于行业普遍聚焦的纯电与氢能路线,吉利在能源战略上坚持推进绿色甲醇能源路线,目前已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甲醇能源全产业链落地的汽车集团。
从架构到能源,从产品到生态,吉利的新能源体系已形成完整的“技术+品牌+产业”三维联动,其增长不再来自单点突破的偶发成功,而是来自对全链路创新的系统掌控。
2
用AI重构汽车的新生产力
如果说新能源革命重塑了汽车的“能量系统”,那么AI革命则正在重构汽车的“智能系统”。当前,吉利已经完成从“智能化产品”到“智能化体系”的转变,并在2025年率先推出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
吉利的全域AI战略,本质上是对汽车工业智能形态的一次系统性重构,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能化的“功能孤岛”,让AI的智能决策延展至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电子架构与云端系统等所有核心模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智能”。
体现在算法的智能化上,吉利的AI算法已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自动优化动力输出、能耗管理与路径规划,实现基于数据反馈的实时调节,使汽车在复杂环境中具备自我学习与判断能力。
而在数据闭环方面,吉利依托星睿智算中心2.0这一中国车企最强智算底座,已拥有高达23.5EFLOPS的算力与10T级token数据池,结合超40B的汽车领域垂直数据,实现AI模型的持续训练与自我进化。通过云端学习、边缘计算与车端执行的闭环机制,吉利让AI的能力能够“随时间成长”,形成持续增强的学习体系。
此外,吉利还通过AI算法与浩瀚架构深度耦合,使不同域控系统实现统一调度、无缝协同。无论是动力输出、底盘动态响应,还是座舱体验与辅助驾驶决策,均可在AI模型的统一指令下实时联动,构建可扩展、可迭代的“智能底座”。
这意味着吉利的AI战略并非简单叠加功能模块,而是一次由内向外的系统工程创新。目前,吉利自研的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凭借最高1400TOPS的算力平台,已实现行业领先的L3级量产能力。与此同时,浩瀚AI数字底盘的推出,让汽车的动态控制进入智能时代。更具突破意义的是,基于Flyme Auto 2操作系统,吉利打造了具备自主学习与情感识别能力的智能体“Eva”,让车不仅“能听懂”,还“能理解”,甚至“能共情”。
这种跨域融合的AI能力,构成了吉利智能化战略的独特特征。可以说,AI正在成为吉利新的“生产力引擎”,它不仅重塑了汽车的技术形态,更推动了企业的组织重构与生态延展。
3
天地一体,重构出行的空间边界
当智能与新能源的边界被不断拓展,出行的定义也在被重新书写。今天的吉利不再只是一家“造车企业”,而是在重构一个以出行为核心的科技生态系统。2025年,吉利的体系进化进入“天地一体”的新阶段,从地面交通到低空飞行,从智能出行到数字生态,构建出一个贯穿“车、路、云、天”的智能出行网络。
这一体系化跃迁,源于吉利对未来出行形态的系统思考:出行不再局限于“车轮上的变革”,而是“空间的重组”。在地面,吉利通过智能网联、城市智行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智慧交通闭环”;在云端,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与时空大模型形成统一调度中枢,为车、路、天提供算力与数据支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一体化智能协同”。
截至目前,吉利旗下的“吉利发射64颗自研卫星,为智能驾驶、高精定位与车联网提供厘米级精度支持。这一“天基网络”,让车辆能够在无地图、无信号区域实现精准导航与自主驾驶,成为全球智能出行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吉利的低空出行战略也逐步落地。吉利正以汽车工业的制造经验与系统工程能力,推动低空经济的产业化落地。在空中,沃飞长空的低空飞行器开始进入载人验证阶段,开启立体出行新时代。未来,汽车与飞行器将在能源补给、导航系统、云端调度等层面实现一体化协同,出行因此不再受限于地面道路,而延伸至更广阔的三维空间。这种从“汽车制造”到“出行生态”的转变,是吉利体系化进化的最终指向。吉利通过构建从地面到空中的“全域出行网络”,让移动的概念超越速度与距离,成为人与智能世界之间的全新连接方式。
今天的吉利,已经完成了新能源技术的全面领先、全域AI的系统重构、天地一体的空间延展,共同构成吉利在新汽车时代的三重引擎。
当下的成绩,是体系化的印证;而未来的格局,将继续被体系塑造。吉利以稳健的技术步伐与开放的创新体系,正书写中国汽车从规模增长走向高质量跃升的产业样本,也让“中国汽车向上”的力量,有了更坚实、更智慧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