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助日产逆袭,N7成为合资新能源的“新样本”
8月13日,日产汽车公司公布2025年7月中国区业绩。7月,日产汽车在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57359辆。
2025-08-15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8月13日,日产汽车公司公布2025年7月中国区业绩。7月,日产汽车在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57359辆。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52665辆,与去年同期的44101辆相比增长19.4%;日产品牌销量51005辆,同比增长27.5%。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7月零售销量数据中,东风日产N7以6455台的成绩分别在合资品牌新能源轿车及纯电动中大型车销量排名中,斩获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过去几年里,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普遍面临份额下滑,外界更一度将其形容为“渡劫期”,也经常被诟病产品吸引力不足、转型节奏偏慢。而N7的热销无疑为东风日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行业看到了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突围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如何重新理解并融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所有跨国车企绕不开的必答题。而一旦找到了和中国市场的全新相处方式,合资品牌也将重新找回自己的市场定位。
回望过去,东风日产曾在燃油车时代曾塑造多款标杆产品,如轩逸、奇骏、逍客、天籁等一度成为细分市场的热销常青树。这足以证明其并不缺乏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爆款产品的打造能力。
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市场节奏和产品逻辑都发生了变化。东风日产虽然早已认识到智电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推出启辰大V DD-i超混动、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等新能源车型,但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未能形成足够的突破。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加速的进程中,合资品牌此前需要中日双方共同点头确认的决策机制在效率上暴露出明显短板,更导致企业的反应速度和产品节奏跟不上市场脉搏。
而东风日产的转机出现在其决定彻底调整策略并推出“GLOCAL”模式,即从“Global to China”转向“China to China”。这意味着新车由合资公司自主开发并主导,从产品定义到技术落地几乎完全本土化,同时结合日产全球的制造经验与质量标准,确保产品既具备全球化品质的保障,又让产品精准适配本土需求。N7正是这一模式下首次由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并计划全球销售的新能源车型。
对此,东风日产高管坦言:“在新能源车型上,除了基础定位和造型,我们基本能决定99.9%的内容,不是所有合资公司都能得到这样的信任。”这在过去30年的合资史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此前的合作模式中,外方通常主导产品研发,合资公司更多负责生产与销售。如今,也正是凭借着对于产品定义权的主导,让东风日产能够敏捷应对中国市场竞争趋势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N7的产品构思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并不是一款盲目追求技术堆砌的“秀肌肉”车型,而是延续了东风日产在燃油车时代的务实哲学:空间宽裕、乘坐舒适、配置均衡、智能化体验够用且实用、价格策略也精准切中目标用户心理预期。
在中国消费者尤为关注的智能化层面,东风日产也通过与本土头部供应商深度合作,迅速补足了短板。在N7上搭载了先进的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智驾系统以及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这些功能在落地适配过程中几乎完全依靠本土团队决策和执行,从而在体验上更契合中国消费者习惯。
在业内看来,N7的阶段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胜利——其没有盲目追求噱头,而是专注于解决目标用户的核心痛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实: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并非缺乏竞争力,症结在于能否快速认清并满足本土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从现阶段来看,无论是东风日产N7的热销势头还是广汽丰田的铂智3X的初战告捷,背后体现的逻辑是一致的:“只有中国人才更懂中国人的需求。”并非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无法打动中国消费者,而是唯有真正洞察新能源时代下中国用户的购车逻辑与生活场景,才能重新夺回市场的关注度。
正如东风日产高管所说,“‘在中国市场成功’才是合资公司绝对优先的目标。过去几年,我们确实落后了,没跟上市场的节奏,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永远都落后。”随着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赛道的表现愈发亮眼,不难看其正在逐渐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全新竞争格局,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转型步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正是东风日产“GLOCAL模式”转型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于传统合资品牌来说,过去的优势在于全球资源整合和成熟制造体系,而未来的生存关键在于能否将这种体系的稳定性,与本土市场的敏捷性融合在一起。N7的案例证明,一旦决策链条缩短、开发节奏加快、产品更贴近市场,合资品牌依然有机会在新能源竞争中跑出速度。
面向未来,跑通了全新产品打造路径的东风日产也在持续加速。根据官方规划,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NEV板块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元,技术中心将扩招至4000人,将继续赋予本地团队车型开发主导权,在坚守全球统一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将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以内。
而对于日产而言,N7的成功不仅仅停留在亮眼的销量层面,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其标志着日产在产品开发模式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让日产重新在中国市场找到了竞争突破口,也为其全球业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和可借鉴的经验。可以说,中国市场在日产的全球版图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销售阵地,而是正在成长为其全球产品策源地与技术输出的核心枢纽。这里积累的本土化研发能力、用户洞察体系以及与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将为日产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车型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面向海外市场,东风日产目前正在开发N7右舵车型。未来,东风日产还将陆续推出多款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早日实现出口10万辆目标。
不久前,东风日产还趁热打铁发布了第二款新能源轿车N6的官图,并已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天演架构下的首款插混车型,N6的推出也意味着东风日产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正加速完善,也为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诚然,N7的销量突破并不意味着日系品牌的整体困境已然化解,但其至少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只要产品真正契合中国消费者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需求,合资品牌依然有机会重夺市场高地。当传统汽车巨头以本土化创新为核心,重新塑造自身竞争力时,其爆发力与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