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接了“下气”,全新MG4便和消费者“通了气”
换句话来说,那个从诞生起就带着“平民跑车梦”的品牌,终于在电动化时代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2025-09-02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成都车展的喧嚣还未散尽,但一款车的名字已经在年轻人的讨论里扎了根,那就是全新MG4。
8月29日,6.58万-9.98万元的限时补贴价一公布,便让全新MG4仅在39分钟37秒收获了一万的大定订单。这组数据放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的2025年,无疑值得细细品味。因为这不是新势力的“出道即巅峰”,而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车企,交出的一份“年轻化答卷”,是“上汽”接了“下气”的具体体现。
有人说全新MG4的表现是“价格屠夫”的胜利,但扒开表象会发现,它更像是MG品牌基因的一次现代觉醒。“上汽”接了“下气”,说到底,是这个百年汽车品牌放下了过去的“架子”,真正把耳朵凑到了用户的嘴边、把脚踩到了市场的泥土里。这里的“下气”,从不是对品质的妥协,而是对“用户至上”最朴素的践行:跟着用户的需求调方向,把技术变成“人人可及的福利”。
换句话来说,那个从诞生起就带着“平民跑车梦”的品牌,终于在电动化时代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的一句话很戳中要害:“MG的100年是平民跑车的梦,背后有颜值的平权,也有技术的平权。新的100年,这个基因没有变。”这句话道破了MG深耕年轻市场的底层逻辑:不是为了跟风“年轻化”的噱头,而是要把百年前“让普通人开上好车”的初心,翻译成当代年轻人能懂的语言。
据俞经民介绍。这一次,为了全新MG4,上汽主动打破了这种闭环:用户说“上市太晚”,就紧急调整节奏把发布会搬进成都车展;用户怕“提车等太久”,就拿出500个优先名额回应热情;用户嫌“新技术太贵”,就顶着成本压力把半固态电池拉进10万内。这些举动,没有一点“大企业的傲慢”,反而带着一股子“听劝、敢改、能落地”的“烟火气”,这正是“接下气”的本质:不把用户当“销量数字”,而是当“合作伙伴”,愿意为他们的声音调整自己的步伐。
这种“接下气”,更体现在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敬畏上。上汽没有把“年轻化”简化成“贴个潮流标签”,而是沉下心拆解不同群体的痛点:宝妈要的防晒和储物、小家庭要的续航和安全、年轻人要的科技和速度,这些不是来自会议室的空想,而是从无数次用户调研、预售反馈里筛选出来的“实在需求”。就连50W快充、30处储物格这些细节,也是“接了地气”的证明。不是为了参数表好看,而是为了用户加班后的快速补能、带娃时的随手收纳。这种“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逻辑,让上汽不再是“自说自话的生产者”,而是“用户需求的翻译官”。
如果说“听劝”、“懂用户”是态度,那“技术平权”就是MG4打动年轻人的核心底气。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关于半固态电池的一番话,让人看到了这个百年品牌的诚意:“好的技术不一定是很贵的,我们完全可以加更多价格去卖,但这不符合MG的平权理念。”作为行业首个批量装车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全新MG4把价格压到了9.98万元(限时补贴价),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赚钱的买卖”。但陈萃的逻辑很清晰:安全是底线,不是溢价的筹码。“我希望用户永远不要感知到半固态电池的好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安全应该是所有用户都能享有的标配,而不是只有高价车型才能拥有的“特权”。
这种“技术平权”的思路,同样贯穿了全新MG4的整个产品设计。7万内唯一能做到437公里续航的版本,9万多就能拿下530公里续航+L2+辅助驾驶+15.6英寸大屏的配置,入门版就标配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一体式热管理系统。这些配置放在过去,都是15万级车型才有的“待遇”。全新MG4硬是用“低价高配”打破了行业“低价低质”的潜规则。
全新MG4没有试图用一款车“满足所有人”,而是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里,把不同群体的核心需求都兼顾到了。更难得的是,全新MG4的年轻化没有丢掉百年品牌的“根”。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提到的设计传承,很能说明问题:“头灯、跑车进气的气道等设计元素都会传承,未来还要推出符合全新一代的轿跑和SUV。”这意味着MG的年轻化不是“割裂历史”,而是把“运动基因”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表达。比如全新MG4的低趴姿态、溜背造型,依然带着“平民跑车”的影子,但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内饰的亲肤材质、柔光化妆镜,又兼顾了实用性和品质感。这种“传承中的创新”,让全新MG4既能吸引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又不会让老车主觉得“丢了MG的魂”。
俞经民提到,传统车企过去不是不想关注用户,而是“缺乏手段和软件能力”。上汽卖了1亿辆车,但要一瞬间直连海量用户,曾经是件难事。而3C品牌的入局,给了他们新的启发——那些做手机、做数码的品牌,天生就懂“直连用户”,能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这也是MG主动和头部3C企业展开战略合作的原因:不是单纯补软件的短板,而是学习那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就像OPPO智行手车互联功能的搭载,不是为了凑“科技感”的热闹,而是因为年轻人早就习惯了手机与生活的无缝衔接,他们需要的不是“车机”和“手机”两个孤立的设备,而是能自然切换的生态体验。全新MG4搭载的8155芯片,能兼容华为、苹果、安卓等主流系统,正是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使用痛点”。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早就变了:他们不迷信品牌溢价,也不为冗余配置买单,但对核心的续航、安全、科技配置有着明确的“底线要求”。全新MG4的配置下放,本质上是读懂了这种“理性消费”心理——用扎实的核心配置留住用户,而不是用花里胡哨的噱头忽悠人。
现在再回头看成都车展上的盛况,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年轻人选择MG、下单全新MG4,本质上是对“诚意产品”的用脚投票。当一个百年品牌愿意放下身段“听劝”,愿意把最好的技术“平权”给用户,愿意把细节做到用户心坎里,它就没有理由不被年轻人喜欢。
最终,“接了下气”的上汽,才真正用全新MG4和用户“通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