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200万给雷克萨斯4S店打了一圈电话后,我冷静多了
要说当下汽车市场有哪款车把品牌溢价做到了极致,丰田埃尔法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
2020-03-04 | 出处: 汽扯扒谈 | 责编: 崔浩凯
要说当下汽车市场有哪款车把品牌溢价做到了极致,丰田埃尔法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 凭借着豪华舒适的特性,埃尔法深受明星和老总们的喜爱。在国内市场,埃尔法更是一车难求,轻轻松松加个三四十万,还不能保证什么时候才能提到车。在它面前,奔驰V级都只能算个“弟弟”。 可以说,很长时间以来埃尔法都是身份和财力的象征,没有什么场合是一辆埃尔法不能驾驭的。不过从现在开始,需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了:如果有,那就换一辆雷克萨斯LM。 作为埃尔法的壕华升级版,同时也是雷克萨斯的首款MPV车型,LM自去年上海车展亮相开始就话题热搜不断。只是相比于其高端奢华的产品硬件实力,大家显然更加关心它的落地价格。 而随着一个个像“加价80万?抱歉没这么大优惠”的段子在网上流传开来,雷克萨斯LM也几乎锁定了下一任“加价王”的头衔。 按照雷克萨斯给出的LM300h车型116.6万起的厂商建议零售价,若是算上额外加价的话,少说也得奔着200万去了。 那么如今,距离2月24日雷克萨斯LM宣布上市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这款自带热点的车型卖的如何了?是不是真的会出现像网上说的那样,加价几十万提车的火爆景象呢? 想看车再等等,零售价终究只是个“建议”
雷克萨斯在北京地区共有9家经销商。而通过对这9家经销商的询问了解,“汽扯扒谈”却得到了无一例外的结果:目前店内没有现车,最终价格也尚不确定。 其中一名销售人员向“汽扯扒谈”谈道:“最近也有不少客户在问LM,但目前展车还没有来,说实话连我们自己都没见过实车呢,着急也没办法。” 至于车何时能到店,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大部分经销商表示最快也要等到4月份,也有两家称3月底首批车就可以到,但具体能到几辆,甚至会采取什么样的销售形式还都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在这9家经销商中,也只有2家表示目前可以预订,订金5万元起,其余6家均表示在现车来之前不会接受预订。 而当“汽扯扒谈”再次追问现车到店后是否需要加价提车时,或许是吃了年前刚刚遭受了一笔巨额罚款的亏,所有销售人员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是说要根据到时候的市场情况来定。 不过,“汽扯扒谈”也打探到一些端倪。据其中一家可接受预定的经销商销售人员透露,如果“汽扯扒谈”现在交订金的话会排在第5位提车。待现车到店后会提前打电话沟通落地价,如果觉得不合适或者不想等了,订金会全额退还。 显然,从这名销售人员的口吻中不难听出,尽管官网上已经给出了厂商建议零售价,但最终的落地价格一定会比这个高。而如果客户接受,就能按照预订的顺序提车,如果不接受,那就要么往后排,要么再去别家逛逛。 有钱任性又着急的可以考虑平行进口 当然了,至于最终要加多少钱还是要等到LM现车到店之后,销售工作的陆续展开才能知晓。总之,目前想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购买雷克萨斯LM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不过,恐怕有些着急的客户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留意起平行进口商动态了。 事实上,的确从1月15日雷克萨斯公布售价开始,就有不少平行进口商发圈称:LM现车接受预订,价格也是加价七八十万到过百万不等。 为此,“汽扯扒谈”也向一位在天津港做平行进口车生意朋友进行了核实。他告诉“汽扯扒谈”,目前雷克萨斯LM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取决于手里的货多货少。另外,四座版加价要比七座版高,而且现在买肯定会比4S店更贵一些。 这是“汽扯扒谈”得到的一份当天报价截图供大家参考。可以看到,LM300h四座版最高已经加价到了234.6万。或许,这个价格并没有网上流传的动辄就加价一辆奔驰S级那么凶猛,但至少也得赔上一辆E级的钱,值不值就看每个人不同的心理预期了。 不过对于LM的潜在客户来讲,他们买车图的自然不是经济划算,而更多的是看重这台车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其实,无论是豪华品牌的属性,还是仅推出一款车型,两种座椅版本,都能够看出雷克萨斯LM并不是一款面向普罗大众的车型。 而从多位经销商销售人员口中“汽扯扒谈”也得知,LM在中国市场的配额非常少,甚至有可能1个月1家店只给配1辆车。如此一来就更加强化了其“物以稀为贵”的标签,能够成为LM的车主就意味着站到了金字塔的塔尖。因此,哪怕就算是真的额外加价一辆奔驰S级,对这些人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事。 更何况,LM的产品力本身就足够优秀。尤其是四座版车型,像后排独立行政座椅、26英寸车载影音显示屏、19扬声器的Mark Levinson®高级音响系统、法式调制香氛、可容纳2瓶750ml香槟的车载冰箱等等,再配以MPV车型特有的大空间,可以称得上是将奢华与商务结合到了极致。 然而话又说回来,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和理由,加价提车都是不应该被拿出来炫耀的。而这其中,汽车厂商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是有钱人的世界太复杂,也许是国人有着特殊的消费观念,但不作为或推波助澜,甚至是把原因归结到消费者的主观意识上,显然都不是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车企和经销商应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