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评大众高管“鄙视”增程式:电动时代没有技术“霸凌”
9月8日,据在场媒体透露,在成都大众汽车举行的SUV产品试驾活动中,大众集团中国区CEO、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在谈论起不同的电动车技术路线时表示:增程式电动车从单车角度看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方案
2020-09-10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王友新
9月8日,据在场媒体透露,在成都大众汽车举行的SUV产品试驾活动中,大众集团中国区CEO、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在谈论起不同的电动车技术路线时表示:增程式电动车从单车角度看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方案。
国内第一大销量品牌掌门人以几乎骂街的口吻怒怼增程式技术路线,这一爆点迅速将主攻增程式技术路线的理想送上了风口浪尖。
针对冯思翰的言论,9月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外表示回应称,非常愿意和大众旗下最先进的PHEV进行节能环保的对比测试,最好北上广三地开展三个月,每个地区找一个专业媒体,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用最真实的数字看看现实中谁更节能环保。和理想ONE尺寸级别最接近的是七座版奥迪Q7PHEV,欢迎大众、奥迪参与对比测试。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冯思翰是第一位在华公开表示对增程式技术“鄙视”的跨国企业在华高管。
据在场的媒体对汽车预言家转述,大众集团中国研发部门负责人威德曼针对冯思翰的发言补充道,“即使对单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也意义不大,我们在几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电动的可行性,现在讨论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过时了。”
截止目前,大众汽车推向试产的新能源车型技术路线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路线两种,尚未有涉足增程式技术的产品进入市场。
“在当前充电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增程式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用户痛点,并不是所谓‘最糟糕的技术路线’。”相关行业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每家企业对于电动化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选取的技术路线也各不相同。“在目前的情况下,各种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一定的优势,并不能否认某一种”。
“从能源节能的角度和能源使用效率层面出发,增程式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从现实的消费需求和对于电动场景化的使用上,增程式有一定可取的地方,如果平衡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那么增程式技术路线仍然有发展的前景。”
在不少专家眼中,增程式并非全新的技术概念,各大企业从21世纪初就开始涉足有关增程式技术的相关研究。通用汽车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增程式电动车“Volt”,而德国宝马公司也在随后的2014年推出了搭载了增程器的宝马i3(参数|图片)。
增程式技术路线粗略大概可以划归到混动的节能大范畴之中。而在混动这一大范畴下,行业内衍生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以及增程式不同的技术路线。增程式相比另外两种混动技术,在电气化层面更为彻底,使用增程器(内燃机)发电驱动车辆长续航行驶。在工作过程中,内置电池带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内燃机增程器只充当发电机角色,而不介入车辆的驱动。
“从本质上来说,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更像是背了一个移动的发电机的纯电动汽车。”相关行业人士如此举例。
关于技术层面,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技术有两个核心:一是发动机技术,二是增程器电控技术。
从现在的技术基础来看,这两个技术都是相当成熟的。当前国内大多数整车厂没有向增程式电动汽车方向发展,原因在于,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更偏向纯电动汽车。
理想ONE增程器
在增程式电动汽车中,增程器的效率,成为影响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增程器的高效性是则是建立在高效发动机和发电机基础上。当前的增程器基本使用的是传统燃油车上的发动机,市面上并没有专门设计用于增程器的发动机。
此外,增程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车辆续航,但增程模块(发动机、发电机、油箱、排气等)进一步增加了负载和车重,并影响了整车比重平衡,车辆的基础续航能力也被同步削减。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对汽车预言家表示,增程式电动汽车主要是增程器的热效率偏低。大多数增程式电动汽车不是“电池-增程”两阶段按照先后顺序能量配比,而是增程器一直在工作,但发电的效率要低于电网充电,所以大家不提倡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展。
增程器效率的低下和增程模块负重与能耗之间的背离,确实让不少人质疑增程式技术路线的节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增程式真如冯思翰口中所言是最糟糕方案。
一个最重要的现实情况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车型和数量都不多,这个技术路线还处在一个逐渐成熟、探索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因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效率和增程器核心算法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验证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的用户痛点。在现阶段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增程式电动产品既拥有电动车的安静、操控好优点外,同时让用户没有了续航烦恼。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发动机效率和增程器核心算法在实践当中进一步验证提升,那么增程式的优势将或将被进一步放大。
“增程式向纯电动过渡相比插电式混动更为便捷,”相关分析人士判断认为,未来随着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坚持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企业或许转而向纯电动技术方向努力。“基于商业常识判断,应该给予探索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企业更多的包容,冷静评判,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