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落地 重视质量全文未提“补贴”
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规划》是由工信部于2019年12月3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意见征询期为2019年12月2日-9日。此次国务院通过标志着该《规划》的正式落地。
2020-10-12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王友新
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规划》是由工信部于2019年12月3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意见征询期为2019年12月2日-9日。此次国务院通过标志着该《规划》的正式落地。
国务院从2012年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此次发布《规划》是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规划期为2021-2035年。梳理《规划》发现,主要从关键技术攻关、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际领域合作、对公共服务领域政策支持等四大领域展开。
相比于此前版本,新《规划》根据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出发做出新的调整。其中,规定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专家表示,新《规划》更注重强调我国新能源汽车质量发展,以及对基础设施层面的重视。其中,新《规划》全文未提及补贴一词,但是对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服务方面提出支持。
1 关键技术攻关 实现新能源汽车由规模向质量转变
汽车预言家通过对《规划》梳理发现,《规划》明确提到,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要明显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作为《规划》发展的愿景支撑,《规划》明确表示,要在“三纵三横”研发布局领域方面进一步深化。其中,在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方面,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在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方面,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V2X(汽车与外界信息交互)、车载高速网络、关键传感器、智能车载终端、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在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方面,《规划》提出要突破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产品, 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规划》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升/百公里。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消息称,截至2020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长9.45%。可以说,此前《规划》要求的我国新能源规模已基本达到。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在个人性质购买纯电动车市场占比中接近50%。可以说,新《规划》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上,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技术指标。
2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充换电、加氢落地
《规划》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规划》特别提到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其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相关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相邻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智能立体充电站,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
针对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层面,《规划》表示要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
同时,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规划》还提出要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加快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升级。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了要完善加氢基础设施在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的管理设施。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截至2020年8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38.2万台 同比增加27.9%。2020年8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7.4亿kWh,较上月增长0.6亿kWh,同比增加50.1%,环比增加9.2%,月充电电量持续增长。尽管数据显示呈现利好,但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车桩比1:1甚至更高的配置标准来看,中国目前还存在至少278.8万个充电桩缺口。
此外,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8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辆和121辆,同比分别增长438.9%和536.8%;1-8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7辆和578辆,同比分别下降52.3%和48.6%。一方面燃料电池车销量走低是因为市场价格原因,但燃料电池车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迟缓密切相关。而且,燃料电池车被誉为新能源汽车路线的终极目标,国家多部委提出加强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政策倾斜,此次《规划》提出支持燃料电池车供给体系建设也是一次政策落地跟进。
3 融入国际 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角色转变
中国发展新能源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坚持开放合作。此次《规划》提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其中,在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明确提出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在融入全球价值链方面,《规划》提出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设立研发中心,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合作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平台,建立国际化消费信贷体系。同时要健全人才培训等服务保障体系,要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行为,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对于在新能源领域的开展国际合作,一方面是目前国际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比如欧洲多国家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挪威、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设定燃油车禁售时间分别为2025、2030、2040、2040、2040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成唯一出路。大众汽车计划2030年生产的电动车数量从1500万台增加到2200万台。这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国际趋势,中国发展新能源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另一方面,汽车预言家注意到《规划》提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这从侧面表示,中国发展新能源正在从过去的“跟随者”向“领导者”角色转变。
4 全文未提补贴 以公共服务领域政策支持取代
针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能力方面,《规划》提出将依托行业机构统筹推进资源共享、科技中介、成果转化等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提高技术转移、信息服务、人才培训、项目融资、国际交流等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应用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虚拟仿真、测试验证平台,提升整部件元器件的测试评价能力。
其中包括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强调,在充电资源稀缺区域建设智能立体充电站,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在国际合作方面,《规划》提出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认证、金融、培训等服务,推动高质量国际合作。
汽车预言家通过对两版《规划》对比梳理发现,新版《规划》全文未提“补贴”一词,而在此前的《规划》中明确提及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也就是说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产品补贴。但在新版《规划》中,对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包括针对充电桩、车企信息共享等领域的服务。专家指出,这好比是国家搭台,新能源车企唱戏,对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车企扶优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