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安尔翰讲述戴姆勒在华研发:在华15载,汲中国灵感,为中国创新
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记者问好,晒出自己穿上京剧戏服的照片,分享作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的授课经历,安尔翰博士教授(Dr. Prof. Hans Georg Engel)的举止与履历不免让人惊叹:这位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研发、平台管理、供应商管理负责人身上的“中国通”气质颇为浓郁,而这些也成为了其读懂中国市场与客户的资本。
2020-11-30 | 出处: V讯网 | 责编: 陈斌
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记者问好,晒出自己穿上京剧戏服的照片,分享作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的授课经历,安尔翰博士教授(Dr. Prof. Hans Georg Engel)的举止与履历不免让人惊叹:这位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研发、平台管理、供应商管理负责人身上的“中国通”气质颇为浓郁,而这些也成为了其读懂中国市场与客户的资本。
11月26日,安尔翰博士教授在戴姆勒中国研发十五周年的圆桌访谈上侃侃而谈。今年是戴姆勒研发在华走过的第十五个年头,作为戴姆勒在华研发队伍的舵手,他在中国从事“幕后工作”已五年有余,而此次访谈就显得颇为珍贵。
从“专注中国”到“赋能世界”的跃升
若要追溯戴姆勒在华研发的起点,需要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随着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作为首款国产车型投产,戴姆勒开启了在中国的本土研发。有意思的是,15年后的今天,凝聚了戴姆勒中国研发智慧的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车以不凡的姿态来到市场。
其实从产品本土化进程上的15年中,就不难看出戴姆勒研发在华的成长,其已从仅针对中国需求进行本土化车型研发,进化为以中国研发为核心,赋能品牌在全球的发展。
在这15年间,有很多戴姆勒中国研发的时间点值得被市铭记,例如:
2009 年,戴姆勒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设高级设计中心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该设计中心目前涵盖了内饰设计、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三个团队。
2014 年 9 月,北京奔驰研发基地投入使用,配备了测试跑道和测试台,根据戴姆勒全球标准对本土生产的车辆、发动机和零部件进行测试。
2014 年 11 月,戴姆勒在北京开设全新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总投资达 8.65 亿元,进一步扩展了本土研发网络。
安尔翰博士教授于2015年来到中国,成为戴姆勒中国研发的核心人物。彼时,他所面临的课题是,如何保持奔驰百年以来既有的风格,同时在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专属中国”的车型设计意见,为中国市场“量体裁衣”。而他给出的答案也足够令人拍案叫绝:长轴距C级、E级的成功让消费者认可了一家真正懂中国的豪华品牌的独到之处。
随后的岁月,随着中国车市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戴姆勒在华研发部门也成为了品牌全球发展的战略要地。安尔翰博士教授在访谈中给出了鲜活的案例,他表示:“中国研发中心有动力系统研发部门,在戴姆勒全球研发网络中承担了4缸汽油发动机整个生命周期的研发。从确保发动机符合全球各个市场的排放标准,到持续升级发动机技术以降低油耗,再到与最新的48伏智能电机技术的融合,这些都是由中国研发团队来完成。”
同时,他还透露了品牌涉及全球网络的内部竞争机制:“除了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法国、美国也有高级设计中心。每个新的设计项目启动前,各个设计中心需要通过比赛来赢得项目。让我自豪的是,中国高级设计中心赢得了很多次为全球产品进行设计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不断证明了奔驰中国高级设计中心的实力,同时也将更多的中国灵感融入我们全球的产品阵容中。”
不止于“加长”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戴姆勒在华研发的重点一直是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在后排空间、后排舒适度上的布局。的确,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共推出了五款“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长轴距车型,针对中国客户量身定制,包括长轴距A级轿车、长轴距C级轿车、长轴距E级轿车、长轴距GLC SUV和长轴距V级车。
随着“新四化”的推进,戴姆勒在华研发的更多工作重点也聚焦于智能化以及新能源领域。这其中,用户日常使用的梅赛德斯-奔驰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推出的版本不仅拥有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中国市场专属的数字化服务,还包括了对粤语和四川话等中国方言的自然语音识别功能,标志着戴姆勒的本土化研发再进一步。
此外,为了适应中国独特的交通环境和路况,戴姆勒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技术研发。戴姆勒是首家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L4级自动驾驶)的国际汽车制造商。此外,在自动驾驶领域,2018年戴姆勒和博世在北京联合举行了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在华的首次展示。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豪华汽车制造商,除了聚焦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戴姆勒也秉承其在高品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传统优势和研发实力,为中国客户带来令人心驰神往的汽车产品。
能够在中国做出适合本土的产品,打造适合本土的技术一方面源于戴姆勒对中国的重视,而另一方面,则是安尔翰博士教授以及整个研发团队对中国的深刻理解。
在安尔翰博士教授看来,能够准确地踩在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新节奏上,很大程度与品牌研发团队有关。他强调:“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的员工已达千余名,中国员工占到90%以上,还有10%的外籍专家来自全球各地,这样一个汇聚了多样文化背景的国际化团队,确保了我们能汲取来自世界的更多创新灵感。”
“剧透”未来
在“2039愿景”(梅赛德斯-奔驰计划至2025年,纯电动车型在全球销量中占比为25%以上;至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至2039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致力于实现乘用车新车型阵容的碳中和,以及对城市中心区域空气质量的零影响)的主导下,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正在加速推进“电动为先”战略,在48伏智能电机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车型等各领域全面发力。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将在2021年推出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并推出更多全新纯电车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梅赛德斯-奔驰“电动为先”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9年推出的梅赛德斯-奔驰EQC 纯电SUV是首款中国本土生产的豪华纯电车型。今年,梅赛德斯-奔驰通过深化与中国领先电池制造商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专业能力。未来,梅赛德斯-奔驰将为中国市场引入更多新能源豪华车型,也会有更多新能源车型在华投产。例如,全新梅赛德斯-奔驰EQS纯电豪华轿车的续航里程将超过700公里(WLTP标准),充电速度比现有车型快一倍。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端,梅赛德斯-奔驰下个阶段将加快新能源产品的投放速度,而这也就让“如何保证新产品能够快速适应中国市场”成为了安尔翰博士教授及其团队面临的新的成长空间。
在访谈现场,安尔翰博士教授向记者剧透了不少关于即将于明年成立的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的“干货”。
他表示:“新成立的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将帮助我们更高效、更全面地在中国进行产品测试。过去,有一些零部件或者整车还需要运往德国进行测试。但技术中心启用后,可以将更多的测试项目放在中国进行。”
与此同时,安尔翰博士教授透露:“随着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的落地,更多的内部技术放行能够在中国本土完成。每个零部件在研发成熟后、进入量产前,会经历内部认证。以前所有内部技术放行都是在德国总部,未来新的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将完成一些技术的内部放行环节。”
也就是说,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将为品牌在华提供测试、内部认证等关键环节的支持,这无疑将加速技术与产品本土化的推新速度。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全文出台,战略方针已定。在全文中,“绿色”被提及19次,“能源”“新能源”被提及11次,能源结构体系优化是中国能源战略改革的方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与“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安尔翰博士教授表示,戴姆勒未来发展的部分领域与“十四五”提出的一些方向相呼应,例如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以及中国制造升级等。通过持续布局这些领域,以期实现在华的长足发展。正因如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品牌有信心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与中国的共同发展。
结语:“这些年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十分迅猛,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在汽车研发领域也发展迅速。”在访谈前,安尔翰博士教授在与本报记者的聊天中谈到了他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敬意。
如其所言,置身于充满活力且日新月异的市场中,15年的峥嵘岁月不光让戴姆勒成为了参与数字化、智能互联、电气化变革的实干家,更让其成为了具备强大软硬件基础的观察者。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喜爱无不流于安尔翰博士教授的言表中,或许这恰好解答了梅赛德斯-奔驰能够在中国成为豪华品牌领军者的原因:真正了解中国,才能为中国创新;真正让中国消费者叫好,才能进一步为世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