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落地,如何重估上汽?
酝酿了20个月之久的上汽“L”项目,终于落地了。
2020-12-02 | 出处: 电动公会 | 责编: 王妮
酝酿了20个月之久的上汽“L”项目,终于落地了。
几天前,在有全国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中心最高层,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三方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正式启动。
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肩负上汽机制改革创新、品牌向上突围的重任,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目标是:
打造"中国的特斯拉"。
一般说要打造中国特斯拉的新造车企业,大多会招致非议,智己汽车当然也不例外。
在智己汽车发布的第二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给这类跨界战略合作造车模式泼了盆冷水,他是这样说的:
两家强大的企业在一个稳定且有利润的市场的跨界且战略深度合作是否会成功?答案肯定是:有不少成功案例。
如果将稳定和利润去掉,是否会成功?答案好像是:在国内的科技行业好像没有成功案例,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
两年前我就反复说那些广泛且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今天我依然这样认为。
但是很多人会持续再持续类似的做法,因为从逻辑上这仿佛是最优路线,成人世界只有选择没有对错,结果,在2年后会再次让时间揭晓。

何小鹏的分析不无道理。
早在2014年,上汽就与阿里巴巴共同投资成立了斑马网络,双方联合推出的“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智能座舱车型荣威RX5 MAX等一度成为爆款车型。
但是,在荣威RX5热销的背后,则是上汽和阿里在斑马发展方向上的分歧开始出现,双方对话语权的争夺战不断升级,最终导致斑马团队大洗牌,前任CEO施雪松、CTO黄佑勇、CFO凡莉,副总裁周平、谢平生,首席产品官潘家骅、研发总监谷志磊等相继离去。
在智能网联技术茁壮成长的这两年里,上汽和阿里两大巨头间的博弈让斑马“左右为难”,系统更新受阻,发展迟缓。
2019年,博弈终于有了定论,阿里巴巴与上汽宣布重组斑马网络,阿里成为大股东,占据了绝对控制权。今年5月,斑马正式完成与AliOS的战略重组。
斑马在上汽的妥协让步之下,终于可以重新出发,只不过它也错过了最黄金的发展期。
有了斑马的案例,智己汽车在成立之初便饱受质疑,它是否会陷入当年的“斑马困局”?智己又能走多远?

在如今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纷纷崛起的情况下,上汽集团也亟需一个高端电动化品牌来争夺市场,提升公司的整体估值。
智己汽车的发布,意味着上汽集团形成全新的自主品牌架构——智己汽车、R汽车、荣威、MG名爵和上汽大通。当然,智己与其他品牌不同,其作为承担上汽再度冲高重任,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挂帅亲征,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14年,53岁的陈虹接替即将退休的胡茂元,成为上汽集团新任董事长。陈虹在上任之初就曾对外讲过,“上汽只做领导者,不做跟随者,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言语间,透露着极大的野心和上汽对品牌向上的执念。
陈上任后,仅用了四年时间,便实现市值翻倍。在全国汽车销量出现负增长的2018年,上汽依然守住了“增长线”,全年销售整车705.17万辆,成为中国首家年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的汽车集团,并以日赚一个亿的水平稳坐全球第七大汽车集团,世界500强排名第39位。

陈虹在上汽工作了三十多年,既见证了上汽这几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又作为管理层参与了上汽最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壮大。
可以说,上汽的每一个毛孔,他都了如指掌。
足够了解才能更精准的筹谋。陈虹深知上汽目前面临的困境,他也懂得如何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他对上汽奥迪项目的执着,就足以看出其深谋远虑的一面。
一汽奥迪积攒多年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布局上汽奥迪还能赚钱吗?
在资本市场,汽车股票一直是非常不受推崇的,其资金密集、资产沉重,投入大,风险大,利润率低。在特斯拉出现之前,汽车股一直是都是低估值股票,因为汽车产业实在是没有什么概念可以炒作。
做个对比,2019年上汽集团营收达到了8433亿元,净利润256亿。而A股王茅台2019年营收854.3亿,净利润412亿。茅台做着全世界最梦幻的生意,无需研发投入,无需营销投入,不受任何时代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冲击,一个配方,恒久远永流传。每年的投入除了买粮食、发工资,就是研究新的防伪标志。
而合资公司对于目前的中国车企来说,就属于来钱最快的项目了。上汽奥迪项目目前已知的产品是奥迪A7L,奥迪轿车的奇数产品,本应是迎合小众人群口味儿,但是上汽奥迪对此进行了加长。
这说明上汽奥迪包括未来将会生产的Q4和Q6在内,都是完全把一汽奥迪当做竞争对手去设计和销售的,不是互补的关系。尤其是未来MEB平台的电动车上线之后,更可能成为奥迪品牌电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销售力量。
所以在陈虹看来,上汽奥迪很有可能成为其未来主要的盈利点之一,这对于目前业绩表现不佳的上汽集团来说,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除了上汽奥迪之外,目前最赚钱的合资公司上汽大众,未来也将追加投资。上汽和大众已经合作了数十年,上汽大众未来仍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陈虹对股东说,未来五年双方将再投资1400亿元,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转型方向。
真金白银投进来,能够看出上汽坚持“新四化”,尤其是对电动化的决心。
不过,这几年上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不尽人意。2019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18.5万辆,仅占整体销量的2.9%,销量规模不及比亚迪等车企,在近期的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中,上汽旗下车型也未能排入前十。
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车型设计出现了问题。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过错:“此前推出定位颇高的Marvel X造型做得差,之前对新能源汽车的造型理解还是偏保守,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其实是有彰显与众不同的需求。”
有了前车之鉴,今年上汽乘用车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品牌荣威R标,并通过全新的车型Marvel R与用户见面,希望再次冲击品牌高端化。与此同时,大众的电气化进程在今年也开始加速启动,上汽大众首款MEB平台电动车ID.4也已上市。
合资和自主双管齐下,上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很快会迎来一波小高潮。而在此时推出独立高端电动车品牌无疑是锦上添花。在市值明显掉队的当下,上汽亟需靠“智己”来打一场翻身仗。
无论对于现在还是未来,陈虹对上汽早已有了明确规划,而这些规划也是基于切实的技术储备和科研实力制定的。如果说前三十年上汽都在苦修内功,那么后十年就到了厚积薄发的喷薄时代。
在紧跟国外汽车品牌近百年之后,中国民族车企正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领域,谋求同起同坐的机会。陈虹掌舵的上汽(智己),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