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危机”爆发
全球芯片供应紧张之火,终于蔓延到了汽车行业。从12月初起,便开始有汽车企业因芯片断供陆续停产。近日,央视财经报道称,上汽大众从 12 月 4 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从 12 月初起也将进入停产状态,而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就是:芯片供应不足。
2020-12-07 | 出处: 电动公会 | 责编: 王妮
全球芯片供应紧张之火,终于蔓延到了汽车行业。从12月初起,便开始有汽车企业因芯片断供陆续停产。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称,上汽大众从 12 月 4 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从 12 月初起也将进入停产状态,而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就是:
芯片供应不足。
据了解,本次短缺的汽车芯片将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而大众汽车基本都有配备ESP和ECU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最大。
为详细了解详细情况,《电动公会》分别联系了大众中国,一汽-大众以及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以探寻芯片短缺给车企带来的实际影响。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颖表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的增长,使得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一汽-大众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上汽大众方面也表示,由于全球芯片产业供应短缺,上汽大众个别车型的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终端上看,暂时还没有影响旗下店头新车的交付。
汽车芯片的供应能力不足是目前全球行业性的问题,对全球汽车厂商都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除南北大众外,其它合资品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目前广汽本田也因芯片供应不足导致部分车型生产受限。
除了合资品牌之外,自主品牌亦是如此。吉利方面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芯片供货;长安、奇瑞等也受到较大影响。
而以销定产,预期订货量不足,是多数车企当下芯片供应量不足的主因。
当然,造成此次芯片短缺,进而影响到国内车企的因素还有如下几点:
第一,芯片供应商自身对趋势判断有误。首先,没预计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的复苏如此强劲,导致车用芯片需求较大;其次,因疫情影响,芯片供应商判断消费电子端的需求更大,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所以产能向其倾斜。
第二,汽车芯片需求量份额只占全球芯片市场的10%,当芯片供应商意识到出现问题后,产能无法迅速调整。
第三,全球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本身也影响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产能。
综上因素,芯片供需矛盾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今年汽车行业赚足了眼球,疫情之后,强势开挂复苏,汽车产销将实现连续8个月增长。市场回暖叠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内汽车厂商也在纷纷积极应对暴涨需求。
临近年末,各大车企都铆足了劲儿冲刺销量,但如果缺芯的问题在年内无法缓解,以国内15%的汽车产能受影响和中国去年近2700万辆的汽车产能来估算:
一旦芯片断供,将会有400万辆左右的汽车产能受影响。
财联社12月6日对超过20家国内汽车整车制造商和Tire1的调查结果显示,事态或许也并无想象中的那般悲观——超半数以上的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尚无影响。
不过,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厂家对此表示了担忧,认为一旦形势继续恶化,或将对公司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最近听到的说法比较多,有些比较常用的芯片确实价格要涨,据说达十倍左右。”一位受访的国内Tire1供应商如是说。
物以稀为贵,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其实从11月27日开始,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就已经开始陆续抬价了。
11月27日,恩智浦率先发布涨价函。恩智浦向客户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11月30日,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向客户发送了一封产品提价通知,提价生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瑞萨电子是全球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也是高级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12月3日,全球MCU大缺货消息一出,台湾五大厂,盛群、凌通、松翰、闳康、新唐等五大国内MCU厂同步涨价。同时,台湾晶圆厂发布声明:
明年缺货到无法想象!
晶圆代工厂力积电召董事长黄崇仁称,目前产能已经紧到不可思议,客户对产能的需求已达恐慌程度,预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逻辑IC、DRAM市场都会出现严重缺货的现象。
此外,考虑到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犹存,占据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和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厂商,随时有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可能性。
因此,汽车芯片产能吃紧的情况,短期内仍很难得到有效缓解,全产业链的涨价行情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长时间。
对于自主汽车芯片规模占比不足10%,并不能实现安全自主可控的中国来说,一旦芯片突然断供,将会有更多的车企受到影响。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从更深层面分析此轮“芯片危机”爆发的核心原因:
“中国核心零部件过去太依赖国外了。”
的确,汽车芯片可以简单地分为前装芯片和后装芯片,国内车企前装超过95%是进口的,后装进口也超过了80%,基本靠国外供给。
不过也有特例,如国内车企比亚迪,其已经掌握了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的一整套产业链。在这次芯片危机中,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因此并未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
比亚迪的模式,或能让因芯片断供而受到冲击的车企,对自身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