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海外十四五:布点四十万,做大翻四番
上海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上汽)去年实现海外销售39万辆,150万辆意味着五年后海外年销量增长400%左右;中国汽车出口量近十年来都持续徘徊在100万辆,150万辆意味着五年后上汽一家卖出如今所有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去年上汽自主乘用车品牌销量达到85万辆, 150万辆也意味着五年后上汽将形成国内自主品牌和海外销量并重的体系支撑。
2021-02-10 | 出处: 中商汽车 | 责编: 王友新
本文共2633字,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150万辆,这是上汽国际十四五的“小目标”。
上海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上汽)去年实现海外销售39万辆,150万辆意味着五年后海外年销量增长400%左右;中国汽车出口量近十年来都持续徘徊在100万辆,150万辆意味着五年后上汽一家卖出如今所有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去年上汽自主乘用车品牌销量达到85万辆, 150万辆也意味着五年后上汽将形成国内自主品牌和海外销量并重的体系支撑。
销量目标之外,上汽“十四五”国际经营战略目标中还包括:欧洲等重点海外区域市场实现盈利;2025年欧洲市场销量达到3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70%至80%,实现入门级到中高级产品全覆盖。
如何实现?
1
品牌展示到走量赚钱
“当然。”
被问及上汽在欧洲市场是否盈利时,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表示,尽管去年上汽在欧洲市场仍处于建网络的过程中,但进行成本摊销后,欧洲仍实现了经营性盈利。
2020年,上汽在德、法、意、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卢森堡七地建立了海外公司,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5万辆,多款纯电车型在荷兰、英国、挪威的细分市场中均位居前列,并实现超4000万欧元的积分收入;明星车型MG EZS(参数|图片)海外销量累计达到3.9万辆,创下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发达国家的纪录,被挪威“ARETS BIL2021”评为“最佳年度车型”。
去年7月在上汽全球云端经销商会议上,“我们着力讲了上汽过去几年已经推出和未来几年的新能源计划,海外经销商反应强烈。”余德表示。
欧洲市场是上汽十三五期间出海成果的一个缩影。
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海外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并实现了良好的正向现金流。MG品牌在海外销售23万辆,蝉联中国出口单一品牌冠军;在欧洲市场,上汽自主品牌MG和MAXUS销量超过4万辆,创中国车企最高历史纪录。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构建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
上汽产品和服务已进入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伦敦、硅谷、特拉维夫3大研发创新中心,以及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个生产基地及KD工厂。华域零部件在海外拥有95个生产研发基地;安吉海外全价值链汽车物流业务覆盖近40个国家,开通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4条自营国际航线;海外多元金融公司提供汽车金融贷款及保险服务。
上汽计划十四五期间迈进全球汽车企业前五,成为具有产业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团,争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上汽的“十四五计划”显示,期间将从国内业务为主,转向深耕国内与拓展海外并重发展,海外年销量将占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的15%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同时形成东盟、中东、欧洲等多个“五万辆级”海外市场,并在欧洲等重点海外区域市场步入盈利期。
显然,对上汽来说,海外业务已经过了品牌展示阶段,成为与国内自主品牌并重的,走量赚钱的重要生意。
2
产业变革中的海外机遇
上汽的目标是出于国际化雄心,也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把握。
“危中有机。70年代石油危机给了日系车发展机会;韩系车的崛起抓住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机会;在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停摆的情况下,也给了中国制造一次展示机会。”
余德表示,目前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趋势,以及全球产业变革导致部分“玩家”离场,给予了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中国车企进入市场,打响品牌的历史机遇。
“去年欧洲整体汽车销量下降,但电动车受政策驱动是增加的。去年达到120万辆,今年则有望达到150万辆。”
余德表示表示,从产品结构来看,上半年欧洲电动车以特斯拉为主,下半年加入了大众ID系列,尚处于竞争蓝海阶段。上汽电动车无论从制造质量、驾驶性能,还是服务性价比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对汽车环保要求不断趋严,导致包括菲亚特集团等部分传统欧洲厂商退出了小型车燃油车市场。但同时欧洲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偏好1-1.5万欧元左右轿车产品的群体。
“基于上汽在三电领域的技术实力,我们可以做到消费者所期望的价位。这是一个新的市场,谁抓住了,谁就上去了。”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陆一表示。法国“中央一台”判断,未来法国将有25%的车辆来自中国。
要抓住机会,则有赖于上汽整体的技术支撑。
在动力技术方面,上汽2015年提出的“双芯战略”目前已进入收获期,“蓝芯”1.5TGI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100kW高功率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全球首款10速二代EDU智能电驱变速箱等领先技术,成为上汽适应海外不同市场政策标准的技术底气。
智能化方面,“i-Smart”智能网联系统已在超过30种的海外车型上使用,激活用户超过10万。在泰国市场,上汽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通过泰语进行人机对话的车型——MG ZS(参数|图片);在印度市场,互联网汽车MG Hector上市不到两个月订单即超2.5万辆,甚至出现了新车与二手车价格倒挂的罕见现象。
3
总代模式到经营模式
但无论是市场机会还是核心技术,仍需要持续的经营将其落地成为海外销量利润。
去年3月,向海外输出防疫措施和物资成为上汽国际在当地市场一次重要的“品牌公关”。一方面,上汽国际把国内防疫措施翻译成双语版分发到了全球相关地区,向国外捐赠包括负压车等众多防疫物资,助力抗击疫情;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通讯并不发达的地区,通过电视媒体宣传产品,用电话联络一对一的上车上门、试驾体验,抓住疫情间隙进行营销销售。
“过去我们做海外是贸易形式,现在是经营形式。” 余德表示,“体系规划不是找总代卖掉算行了,是在那里建品牌、建文化、做公益、做慈善,作为汽车品牌成为到当地人的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这种“深入生活”的理念体现在上汽海外运营的方方面面。
目前,上汽已在法国香榭里大街开了一家自主品牌的门店;紧跟竞品,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MG的多款产品已在不同市场卖到了10-20万元人民币的价位,“随着量的上去,盈利性也不错”;在智能化方面,针对爱音乐的意大利消费者、喜静的德国用户,好热闹的南美群体提供精准的功能配置;在车型方面,为中东出现不久的女性车主提供MG6(参数|图片)这样的高操控车型,在多子女的区域考虑提供高性价比的七座车型,同时探索研发针对重点区域市场的全新车型。
“去年差不多海外生产接近7万,十四五的初步规划是四六开,60%是本地生产,40%是纯进口,这比较合乎常理,有些取决于政经环境的变化。” 余德表示。
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采用经营模式“走出去”使上汽已在中东、南美、澳新等多个地区形成了2万辆级、3万辆级,不断增长的区域市场。“我们体系化运营导致市场上的增量始终在增,而不是这个丢掉,那个增上去。” 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表示,东盟地区将有望最先达到5万量级,“今年或明年,我们会有3-4个甚至更多的这样的5万辆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