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寰球汽车联合13家权威机构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上】
2月8日,“牛转乾坤喊出来”2020寰球汽车年度盛典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疫情原因,本届盛典采用了线上直播形式对外呈现。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寰球汽车开创行业之先河,在寰球汽车副董事长、汽车商报执行总编辑孙勇的主持下,首度联合汽车行业13家顶尖权威机构,对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望。
2021-02-10 | 出处: 汽车商报公众号 | 责编: 王友新
2月8日,“牛转乾坤喊出来”2020寰球汽车年度盛典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疫情原因,本届盛典采用了线上直播形式对外呈现。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寰球汽车开创行业之先河,在寰球汽车副董事长、汽车商报执行总编辑孙勇的主持下,首度联合汽车行业13家顶尖权威机构,对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汽车行业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哪些利好政策将落地实施,推进汽车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汽车市场逆势反转的走势将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哪些经验?在汽车“新四化”与世界汽车格局大变革下,中国汽车将走向何方?
为此,13家机构负责人以严谨的数据和分析,分别从乘用车、商用车、汽车出口、汽车进口、二手车流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芯片、人才等不同细分领域,对2021汽车行业及汽车市场进行了权威预测。(本文为下篇,含7篇2021年车市预言)
07
汽车进口总量将增长5% 销量在105万至110万辆之间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有权
2019年我国进口车总量是110万辆,2020年是100万辆,从总体数量上来看有10%左右下降。但从打开结构来看,平行进口汽车市场2020年7月1日以后,由于无法获得国六环保信息公开,满足国六标准的平行进口汽车不能正常清关销售,绝大部分企业停止了车辆进口。总体上,大贸进口2019年和2020年基本持平,都是在95万辆的状态下。
进口车型与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由于2020年的经济增长基数比较低,在2021年一系列政策调整到位、工作做到位、国际形势不发生重大冲击和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应该能走出比较好的轨迹。
对于2021年,进口车预计总体会有5%左右的增长。这个数据的来源和分析,一方面源于需求,包括国内的总量需求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还有个性需求等,总体还是旺盛的。其中,新产品以超豪华、高端豪华和个性化车型为主,换代车型以车型补充为主,而高性价比车型不多,对于进口车市场规模拉动作用有限。
另外,从产品供给端来看,跨国公司国五至国六的切换都已经完成,产品提供也更加丰富。同时,中国2020年的整个经济形势向上,将形成较强的购买力,对此我们还是乐观的。结合供方和需方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的进口车总量应该在5%的增长,销售在105万到110万辆之间。在进口车的总量当中,我们判断超豪华车会继续增长,非豪华型进口量还是会继续下降,这是总趋势。
为此,跨国汽车公司应提前做好预案准备,以多种方式引入具有更高性价比的车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共建进口汽车市场的平稳发展格局。
08
乘用车零售量将增长7% 高端化是突破点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乘联会对2021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和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抱有坚定信心。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V型反转的态势,其中核心的特征是分化。尤其是乘用车和商用车出现剧烈的分化情况,商用车同比增长近20%,乘用车同比下滑7%,形成商用车远强乘用车的表现。而且,在乘用车中我们也看到出现分化特征,即豪华车走势超强,入门级车型和中低端车型表现较差。呈现了高端豪华高增长、入门级车型表现特别差的情况。整个车市来看,在2020年表面相对走势较强的情况下,出现严重分化的情况,入门级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2021年,我们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预期是零售总体实现7%左右的增长。其中,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自主品牌必然要寻找需求风口,而高端化即是一个突破点。此外,纯电动车的私人市场是未来发展主力,而目前电动汽车作为家庭第一辆车的机遇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走高端化也是车企寻求增量市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推出高端化新能源品牌也是自主车企提升产品力、实现品牌升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除了高端化走势继续明显走高之外,值得注意的一部分市场增长的核心将从高端车型回归入门级的主力车型,回归合理的增长,使我们整个入门级的中低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得到有效释放,使我们汽车促进消费活力的市场表现得到进一步改善,使我们的汽车市场,以百姓消费为核心的消费升级得到有效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车市的增长的核心,是的要推动百姓用起车来,让个性化的出行替代公共化出行,实现出行质量的提升,这是我们汽车人的共同责任。
09
商用车前高后低 销量预计在463万至485万辆之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
乘联会对2021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和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抱有坚定信心。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V型反转的态势,其中核心的特征是分化。尤其是乘用车和商用车出现剧烈分化情况,商用车同比增长近20%,乘用车同比下滑7%。形成商用车远强乘用车的表现。
在乘用车中我们也看到出现分化特征,即豪华车走势超强,入门级车型和中低端车型表现较差。整个车市来看,在2020年表面相对走势较强的情况下,出现严重分化的情况,入门级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2021年,我们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预期是零售总体实现7%左右的增长。其中,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自主品牌要寻找需求风口,高端化即是一个突破点。此外,纯电动车的私人市场是未来发展主力,目前电动汽车作为家庭第一辆车的机遇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走高端化也是车企寻求增量市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推出高端化新能源品牌也是自主车企提升产品力、实现品牌升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除了高端化走势继续明显走高之外,一部分市场增长的核心将从高端车型回归入门级的主力车型、回归合理的增长,使我们整个入门级的中低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得到有效释放,汽车促进消费活力的市场表现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以百姓消费为核心的消费升级也将得到有效体现。可以看到,整个车市的增长核心,是要推动百姓用起车来,让个性化的出行替代公共化出行,实现出行质量的提升,这是我们汽车人的共同的责任。
10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将加速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原诚寅
全球汽车的形态和格局正在重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国创中心将履行创新核心职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自立自强聚焦汽车芯片、汽车电子等领域,新能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实做透,以点带面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全面发展,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在工信部科技部支持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至今成员企业已经有160余家,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建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
2021年,联盟将在技术探索方面牵头申报国家和地方的汽车芯片领域的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资源对接方面,建立产业上下游资源和信息对接平台,促进形成合作;在产品推广方面,依托成员单位测评能力和数据服务能力,开展自主车规芯片第三方测评认证,数据分析等服务,促进自主车规芯片汽车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推动自主车规芯片规模化商用和国产替代;在行业活动方面,定期组织半封闭和开放式的学术沙龙和产业交流,开展会议研讨、展览展示、科普教育、宣传推广等活动;在产业孵化方面,开展汽车芯片创新赛事和与基金合作、推介、筛选、评估、扶持和孵化汽车芯片创新项目和新兴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优质的技术企业合作、产业合作、标准制定等行业活动,融入全球汽车芯片创新网络,对接导入全球优质芯片资源;在政策研究方面,开展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研究,向政府部门献言献策,成为专业领域的专业智库。
11
2021年L2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0%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刚
颠覆性技术变革和产业跨界融合,为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建设汽车强国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国具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优势、战略优势、市场优势以及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C2X发展全球领先,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场景在不断丰富,量产步伐在不断加快,市场需求持续放量,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尖端性成果。数据表明,过去的一年里L2级智能网联汽车,特别是乘用车销量达到300万辆,约占乘用车整销量的15%,具备智能网联功能的乘用车,已经不在是“水中月、雾中花”。
2021年具备L2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20%。此外,移动边缘计算将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到2021年70%的OEM厂商将在新车中启用移动边缘计算;数据管理成为重要战略方向,70%的OEM厂商开始将数据管理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AI技术将提升车内人机交互体验;到2022年85%的OEM厂商将在新车型中搭载AI技术;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广泛,50%的自动驾驶研发项目将与第三方硬件和软件平台有更加密切的合作。
智能网联对汽车的改变也将出现在上下游领域,如数字化营销助力智能汽车销售,到2022年40%的汽车厂商将采用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推广智能汽车;出行即服务(MaaS)更加完善,到2023年城镇居民使用MaaS的意愿将提升20%;开源软件平台加速智能网联升级,到2024年80%的汽车厂商将与开源软件供应商合作。据《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图2.0》的研究结果显示,到2025年,我国L2级和L3级智能网联汽车年销量占比将会超过50%。
12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应在电动化出行领域抢占有利地位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汽车产量急剧下滑,导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上半年收入有明显的下滑,幅度高达25%。中国虽然在疫情的冲击中恢复相对较快,但没有办法弥补全球产量下滑情况。
零部件供应商在2020年上半年平均息税前利润仍实现近20%的增长,债务的杠杆水平升至新高。当然,随着政府进一步加速推进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方向的转变,行业向新移动出行生态系统的发展预计将保持稳定。
通过分析之前的经济危机和之后的供应商发展情况,我们的战略分析框架“优胜(参数丨图片)者框架”表明,成功并非主要取决于产品领域或者所在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整体战略、市场领导力、财务实力、执行力四个核心关键要素。
为成为未来赢家,塑造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保障未来十年的财务灵活性,供应商要重新思考和调整或者创新各自的商业模式。针对传统的领域,供应商必须严格地部署收割战略。
针对未来的增长领域,供应商必须寻求方法满足投资需求,在日渐紧缩的股权和债权资本环境下,寻求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如通过共研投入合作,多地融资或上市,以及现在非常火热的特殊目的等形式。在传统的欧洲供应商需要在新技术上缩小与北美和中国企业的差距;日系供应商必须跳出舒适区,针对过去的企业联盟体系进行革新,并以更开放的姿态来拓展国际整车企业客户;专注于技术的北美供应商必须在新技术和数字业务模式上发挥先机;而中国的供应商则应强化我们在电动化出行上非常有利的地位,在其他技术领域缩小差距。
13
人才素质将向“软硬结合”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从“我拥有”向“我聚集”转变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
过去的2020年是值得中国汽车人永远铭记的一年,在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疫情防控的三重压力下。我们汽车行业的人才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工作者正积极发力,实施管理创新组织变革,拥抱我们急需的“新四化”人才和跨界人才,信心满满地来迎接“十四五”,这是中国汽车人的战略定力和汽车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企业将持续推动组织转型,打造全新的凝聚文化,在转型中运筹帷幄聚焦人才发展重点,在扩大开放中加强人才合作、抱团取暖。
此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全方位变革下的汽车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重构必定导致企业用人方式的新变化,更多拥有技术专长的科技型企业出现、服务贸易的扩大、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的建立、企业间协同力度的加强、相关工业企业从产品提供上向系统化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的转变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从“我拥有”向“我聚集”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对此,行业企业将加大创新管理,构建“软硬结合”的汽车人才队伍,积极布局素质化人才、汽车软件人才、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和新兴高级人才。以人才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打造汽车人才的发展生态,为最终实现品牌提升、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国际一流的汽车企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