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裸奔:黑客操控、骚扰电话、垃圾短信
在互联网时代,被资本选中的行业预示着这个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而每一个行业的爆发总会引发新的问题。就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汽车让人们得以享受科技的发展即将带来便利之时,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019-04-24 | 出处: 车行未来 | 责编: 东克平
5G来了,车联网时代还远吗?
从电报机到智能手机、传统家居到智能家居、蒸汽汽车到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而由物联网延伸的车联网最受人们关注。一方面,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交通出行不可或缺的载体。另一方面,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为了在车联网领域分得一杯羹,相继入局汽车智能操作系统行业,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车联网的关注。
在互联网时代,被资本选中的行业预示着这个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而每一个行业的爆发总会引发新的问题。就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汽车,让人们得以享受科技的发展即将带来便利之时,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车联网?通俗来说车联网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汽车的信息收集与共享,通过信息的处理,实现车与路、车主与车主、车与车主、车主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沟通,让汽车生活更智能。
随着5G、大数据、AI技术的发展,车联网被业内称为汽车行业的“第二引擎”,国内外汽车企业、互联网巨头、移动通信企业纷纷展开车联网技术研究,全体动员的模式促进了车联网的快速发展。
国内:BAT推进车联网飞速发展
在国内,除了传统汽车厂商在做智能网联之外,BAT等互联网公司也一头扎在这个领域。百度推出了DuerOS智能车联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和各大车企车载系统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一站式车联网产品,形成“人工智能+汽车”生态。
与此同时,腾讯推出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全面开放基于AI的连接能力和生态资源。并与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建AI in Car生态系统。
阿里也在车联网领域早早的布了局。阿里巴巴达摩院整合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AliOS操作系统,并通过AliOS操作系统与汽车的深度结合,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同时联手神龙、福特等重量级车企构建汽车生态系统。
BAT研发的智能系统,可以为车主提供智能语音交互、信息服务、AR导航、个性化内容推荐、疲劳监测、人脸支付等服务,实现车与网的结合。而如果要实现车与网、人与网、车与人之间的数据互通、数据共享以及决策控制的话,第一要务是“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国外:车联网开始被实践应用
国外车联网项目的启动时间较早。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从2002年起开始应用各自的车联网系统,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和平台资源;而后,谷歌、苹果等国外互联网大佬相继加入,强化了国外车联网产品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2018年的CES Asia展会上,美国豪车品牌凯迪拉克就发布了一套名为“Super Cruise”的智能驾驶系统,当时外界号称这款系统能够媲美特斯拉的Auto pilot,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Super Cruise在高速公路场景中,比特斯拉更能有效地解放用户的双手。
无独有偶,日本本土汽车品牌斯巴鲁也在2018年的纽约车展上,发布了第五代森林人,该车搭配了具有生物ID识别功能的DriverFocus系统。更详细地来说,就是该系统允许录入五位驾驶员的信息,并且会记住不同驾驶者的喜好,然后根据不同驾驶员的习惯做出相对应的驾驶服务,形成人与车之间的紧密通信。
据BI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8亿台,全球联网汽车销售量将从2016年的2100万台增至9400万台,市场占比将达82%,在2015年至2020年间,全球车联网产业将产生8.1万亿美元的收入。IHS预测,到2035年,全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量将达2100万台。
由此可见,在国内外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的共同推进下,未来十年内,将有数百万辆互联汽车将上路行驶。而自动驾驶技术基于车联网,智能化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面临智能系统安全问题,车联网的发展伴随信息泄露的危险……
车联网风光背后:泄露的用户数据
2018年3月26日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说:“中国人更加开放,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那我们就可以拿数据做一些事”。此言论经媒体传播,便在互联网行业里炸开了锅,无数愤怒的网民纷纷指责百度。
其实,撇开对李彦宏和百度的个人看法不谈,人们当前的状态的确是在有意无意地拿隐私换取便利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互联网时代里,算法与大数据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算法推荐新闻、大数据消费,还是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治理。而如果我们不提供家庭住址,那么我们就享受不到快递上门服务的便利;如果我们不留下个人生物ID,那么我们就不能通过各种APP的认证;如果我们不提供银行账号,我们就无法使用APP内置的便捷支付。
本质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的事情,变成了不不良分子获利的手段。用户提供了各种信息之后,换来的除了生活的便利还有那无尽的信息骚扰。
“需要买车吗?”“办卡吗?”“股票投资了解一下?”“租房吗?”,大部人可能在这样的骚扰电话中麻木了,但信息轰炸只是个人信息泄露引起的“小伤害”。还有一些不良分子通过贩卖用户数据获利,“山东一银行员工贩卖个人征信200万条,涉案金额100多万”、“两男子通过网络贩卖个人信息10余万条 非法获利22万元”等生活中常见的信用卡盗刷等问题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个人生物信息的泄露也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引起争议。
在部分发达国家,生物ID被用于各种研究。例如:Hajdu-Cheney综合征,由人工智能机器来自动检测,帮助了许多患者及早发现病情。但这项技术也带来了一定的道德争议,因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学者们,利用这项技术来识别实验对象是否为同性恋,这样的研究带来的性歧视问题,让许多平权组织和同性恋群体感到不适。
车联网的隐私比移动互联网的隐私问题更突出。当汽车接入网络之后,移动互联网信息泄露出现的问题、黑客操控的问题也可能会随之而来。
据悉,美国两位网络安全专家曾做过一项关于“黑入”切诺吉普车的实验。网络安全专家入侵了汽车操控系统之后,通过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家中就能控制吉普车的雨刮器、行驶速度、内置空调和电台等一些设备,甚至还可以控制汽车行驶路线。这说明,黑客一旦将带有病毒的软件或程序植入车中,那么他们将会知晓车主的一切信息,我们的行车安全似乎就更难以保障。
现实中,车企数据泄露的事情也有发生。网络安全公司 UpGuard 发布报告称:100 多家车厂的机密数据遭到了泄露,其中包括通用、福特、丰田与大众等一众传统车企,还有新势力特斯拉。在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发布ES8之后,评测该款汽车的车主也认为,在《蔚来汽车隐私政策》中的三条关于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范围让人恐惧。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智能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车联网的普及,未来将会生成海量的驾驶及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又该怎么保护呢?
数据没保障,5G也推不动车联网?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且交通出行是刚需,车联网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善交通出行状况,所以正处于走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变革阶段。只是车联网的实现需要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而数据还未有良好的法规保护。在未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之前,车联网汽车的普及还谈之甚早。
据《PC Magazine》杂志报道,未来某一天用户数据的价值或将车辆本身的价格,许多公司将靠出售车辆数据来牟利,而非仅仅靠汽车销售。这样的趋势或许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将会严重侵犯用户隐私。
2019年央视3.15晚会指出了“脏辣条”“假鸡蛋”“买证件”等各类安全事件,还曝光了骚扰电话、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网站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黑客攻击和倒卖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不断增加的社会现实。
用户数据泄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既然不能根治,那么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控制好它。在车联网备受推崇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用户的个人数据的安全?
一方面,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直接与车企的名誉挂钩。因而加强用户数据安全管理和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用户数据泄露事故的发生,是车企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用户需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无法避免个人数据被利用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决定将自己的个人隐私交给谁。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隐私问题,因为隐私泄露而导致惨剧发生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就像不断敲响的警钟。人们目前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车联网的数据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在数据得到保障之前,车联网产品的发展相对会受到制约……